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促进再生稻发展重点工作导引(2025—2030年)》(以下简称《导引》),为再生稻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导引》提出,将围绕品种、农机、技术、基础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制定再生稻全产业链问题清单,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再生稻生产,力争到2030年全国再生稻面积新增1000万亩左右,进一步增强我国水稻生产保障能力。
再生稻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创新性、高效性稻作方式,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米质优良等优势。南方地区利用光热资源“多蓄一茬稻、多收一季粮”,有助于增粮增效。近年来,我国再生稻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印发的《导引》明确了未来五年再生稻发展的重点任务:
《导引》未来五年再生稻发展的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 | 内容 |
加快良种良法配套 | 选育推广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集成推广轻简化、标准化、绿色化栽培技术。 |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 研发推广适应再生稻生产的专用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
强化政策支撑保障 | 加大对再生稻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保险、信贷等配套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整理(xyl)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再生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推进《导引》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再生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再生稻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