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科技助残平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技术成功帮助三位高位截瘫患者实现自主抓握、喝水、操控轮椅等运动功能。这项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
该技术采用独创的硬膜外电极植入方案,仅需将一枚含329个精密零件的硬币大小设备植入颅骨,通过8个物理电极即可解析100多个神经信号通道。相较于欧美侵入式方案,这种设计既避免脑组织损伤,又通过无线供电实现终生免维护使用。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该设备已通过40余项安全检测及超千天临床验证。
工信部在论坛上透露,《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此前,3月1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突破性地为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此次政策创新破解了脑机接口技术 “研发快、落地慢”的核心矛盾,通过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合规定价依据。
2025年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国家医保局 | 神经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 | 突破性地为脑机接口技术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此次政策创新破解了脑机接口技术 "研发快、落地慢"的核心矛盾,通过建立专项收费标准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流程合规定价依据。 |
工信部等部门 | 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强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需求牵引,系统布局,统筹推进,推动各方形成合力,共促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初步临床试验,3位受试患者均能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完成日常动作。团队计划在2025年底前扩大至30-50例手术,加速推进产品上市,力争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
中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约300万至400万人,年新增8万至9万例。中国残联计划财务部副主任刘立军表示,科技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的关键力量,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已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壮大助残科技创新力量,促进形成科技助残工作合力。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脑机接口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