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健全和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和广电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资源和服务数字化,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评估》显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全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普洱茶博物馆、民族演艺中心、普洱茶马古道博物馆等建设。实施百千万文化建设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提升和建设一批图书馆、文化馆(室)、博物馆及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阵地,加强实体书店建设。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推动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二、健全公共文化广电服务体系
实施媒体融合发展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优化普洱电视台自办节目,推出一批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精品力作。实施“智慧广播广电”建设,推动广电5G一体化发展。巩固广电“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和监测网升级扩容,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
百千万文化建设工程。以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完善100个以上乡级文化站,提档升级1000个以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创建10000个以上文化家庭。
实体书店建设工程。推进普洱市图书城建设,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推进各县(区)政府所在地至少建成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实体书店,不断增强实体书店吸引力。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推进普洱茶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及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善“国门文化”数字资源,推进数字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智慧广电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广电5G、市级广电融合提升项目,推进建设市、县级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广电大数据云平台、网络视听平台,提供融合新闻资讯、视听节目、数字娱乐等一体化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 |
资料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加强传统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底蕴,全面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一、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加强文化资源普查,强化文物修复和保护,推进茶马古道等文物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建设完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推进孟连宣抚司署保护工程等,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文化遗产项目。实施边境文化长廊工程、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推动微小乡村博物馆、民族文化展示馆、历史文化展示传习馆建设。加强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推进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等建立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区。加强修史修志工作,实施非遗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
二、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挖掘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讲好普洱故事,推动普洱文艺繁荣发展。设立“普洱市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对列入重点创作的文学艺术项目加大前期资金扶持,对在全国性、全省性展览展演入选作品、省级以上文学艺术奖项获奖作品作者、省级以上重点文艺期刊发表作品的作者进行奖励。培养和激励本土文学艺术人才创作活力。持续实施民族文化“珍珠链”工程,加快发展民族文学艺术,扶持发展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天赐普洱》《佤部落》等优秀文化产品,扶持《宾弄赛嗨》、《芦笙恋歌》等现实题材剧目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加强组织举办地方文艺赛事活动,选拔优秀文艺人才、征集优秀文艺作品。
三、丰富民族文化活动
提升民族文化品牌,组织办好“神鱼节”、“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端午百草根美食文化节”、“葫芦节”、“木鼓节”等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建设“一县一特”民族艺术之乡,办好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办好四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促进民族体育健康发展。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引导业余文艺社团 、民间剧团、老年大学、青少年文艺群体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重点工程
繁荣发展民族文化重点工程 |
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实施反映普洱题材的有影响力的一个节庆、一个论坛、一组茶歌、一批文化名人、一本杂志、一台节目、一部电影的“七个一”工程,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巩固提升已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民族文化“珍珠链”工程。打造《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天赐普洱》《佤部落》《腊·景迈》《牡帕密帕》《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等舞台剧提升行动,打造《宾弄赛嗨》《芦笙恋歌》《碑魂》《农民院士》等一批文艺精品。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扶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记录、研究、出版和数字化保护传承,开展民族优秀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积极争取并实施好省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 |
资料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挖掘发扬普洱茶文化
弘扬普洱精神,组织缅怀先辈、重走茶道、重温马帮精神活动,丰富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的精神文化内涵。挖掘“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文化底蕴,加大古茶树资源普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扎实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茶马古道申遗。推动建设普洱茶文化展示交流中心和多元化茶文化商务活动平台,将普洱打造成为全国普洱茶文化交流中心、普洱茶产业形象标签、世界茶源文化展示中心。推动建设普洱茶文化旅游中心,打造中国知名的普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创建普洱茶文化康养中心、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强化产教融合,挖掘普洱茶健康价值,推动普洱茶文化康养体验一体化的开发平台建设。
普洱茶文化挖掘发扬工程
普洱茶文化挖掘发扬工程 |
普洱茶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工程。依托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普洱大剧院、柏联普洱茶庄园展示项目,深化普洱茶文化展示基地建设,办好中国普洱茶节、博览会、讲堂、品鉴会等活动。
普洱茶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工程。整合普洱茶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思茅区世界茶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百里普洱茶道、茶马古道旅游走廊等建设和茶基地建设,开发集文化、旅游、休闲、探险、观光、康养等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 |
资料来源:普洱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实施普洱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构建“普洱茶文化和旅游的精神高地”、“普洱茶文化和旅游消费高地”两大“高地”。提升普洱茶文化品牌,组织好特色茶叶产品展示与贸易、茶文化研讨与交流、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茶产品经贸洽谈、古茶山旅游等活动。推进普洱茶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重点推进柏联普洱茶庄园、普洱茶仓小镇文化旅游综合体等建设。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民族工艺、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工艺品、艺术品、纪念品的开发,扶持绝版木刻、黑陶、刺绣、竹编、木雕、织帛等民族民间手工艺产业,传承和发扬民族民间手工艺。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