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
构建“一环两区”农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环汉丰湖、浦里新区城郊绿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以林果、生态渔业、休闲农业等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开发“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推动多产业叠加、多领域联动、多环节增效,打造现代都市绿色农业生态走廊,建设产城融合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构建江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开发山地独特资源,重点打造特色水果、优质粮油、有机蔬菜、绿色畜牧等高效产业,创建一批山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建设北部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区,发挥山区资源多样性优势,重点发展中药材、绿色畜牧、冷水鱼、茶叶等生态产业,打好“天然”“绿色”“山货”牌,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协同建设万达开、万开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打造特色水果、绿色畜牧、道地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图
资料来源: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管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推进粮油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九龙山、大德等中山台地乡镇为主的优质中稻、三里河谷地带再生稻、菜用和加工马铃薯、鲜食和加工甘薯以及高粱等杂粮杂豆,做响“开州再生稻”和“开州贡米”品牌。推动扩规模、推新品、增效益,实现油菜产量稳定增长。加快建设渝东北优质粮油产业带,打造“万达开”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7.5万吨以上。压实“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现有蔬菜保供基地改造升级,努力形成城区鲜销蔬菜、高山错季蔬菜、中山特色加工蔬菜、食用菌并重产业格局。
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聚焦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着力提质增效、提标扩面,推动形成以特色水果(柑橘)、道地中药材、绿色畜牧、生态渔业等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适度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以木香、黄连、玄胡、桔梗等道地药材品种为主导,以川党参、天麻等药食两用药材品种为重点,以丹参、杜仲、黄精、银花等区域特色药材品种为补充的“4+2+N”特色优势品种,引导道地优质中药材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和技术辐射,推动形成集聚效应,优化形成以秦巴山中药材种植博览园、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为引领,以大进、关面、满月、雪宝山、河堰、谭家、和谦、大德、紫水等9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区为支撑的“两园九区”产业布局,培育具有三峡库区地理标识的中药材区域产业集群,打造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道地药材优势区。依托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建设中药品种资源库、中药材科研中心。建好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中成药、提取物、饮片、兽药等中药工业,建设三峡中药材交易中心。到2025年,全区中药材总面积达到50万亩,形成“种、加、销、产、学、研、养、旅”一体的百亿级特色中医药产业集群。
特色水果产业集群。以柑橘产业为主导,以“三峡橙乡”为主题,推进特色水果产业集群建设。围绕“三季有鲜果、八个月能加工”目标,推广“大基地、小单元、单品类、多主体、集群化”生产经营模式,着力发展春橘橙(杂柑品种)、春锦橙两大晚熟品种,形成以临江、竹溪、中和、义和、南雅为重点的江里现代柑橘产业园,以镇东、丰乐、白鹤、厚坝、渠口、正安为重点的环湖生态柑橘产业园,以长沙、赵家、南门、岳溪为重点的高效柑橘产业园,将开州柑橘产业打造成集“品种区试、种苗繁育、标准建园、绿色生产、休闲观光、初深加工、品牌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重庆市规模最大的晚熟柑橘基地、三峡柑橘科技创新高地、三峡柑橘休闲旅游地,逐步成为引领长江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以晚熟李、早熟梨、晚熟桃等为主的伏淡季水果产业发展。培育引进新品种,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不断加强各类特色水果品质提升。到2025年,全区柑橘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亩,产量达到40万吨,柑橘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
绿色畜牧业集群。调整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以铁桥、三汇口、九龙山、南门、岳溪、温泉、和谦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养殖基地,加快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开展标准化生猪屠宰场创建工作,完善猪肉冷链物流运输体系,推动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初深加工,做响“开州香肠”品牌。聚焦草食性牲畜、家禽、蜜蜂等,持续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打造山地生态畜牧示范区。力争2025年全区生猪出栏量达到150万头,绿色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生态渔业集群。以“做强冷水渔业、做优稻田渔业”为发展路径,推动生态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温泉、谭家等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鲟鱼、大鲵、裂腹鱼等冷水鱼产业,推进冷水鱼深加工,打造“三峡冷水鱼”品牌。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广“稻+鱼、虾、蟹等”种养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山地特色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样板。推进冷水鱼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科学利用水库等资源,加快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到2025年,生态渔业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5万吨、综合产值20亿元以上。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和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4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实施宜机化改造。加强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生产条件和灌排保障能力。围绕江里现代柑橘、大进茶旅游融合、关面木香、满月黄连、现代畜牧、鲁渝现代蔬菜、九龙山大德等中山台地贡米、南门红糖、南山李子、铁桥梨等,布局建设一批区级重点产业园,创建2—3个市级农业产业园,争创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要素资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创建2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产业强镇。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聚焦“产出来”和“管出来”,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三园两场”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畜禽屠宰标准示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两品一标”认证,持续培育壮大“开州再生稻”“开州香肠”等优势品牌,提振“南门红糖”“紫水豆干”“冰薄月饼”“水竹凉席”等“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培育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分布图
资料来源: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
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初加工,重点推进中药材、粮油、畜禽、柑橘、冷水鱼、蔬菜、茶叶、甘蔗、调味品、林产品等“十大”农产品初深加工,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建成100亿级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推动城乡物流高效衔接、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产地示范市场。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深入推进农商对接互联。探索发展城乡一体的共同配送,降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打造集生态生产基地、冷链配送体系、生鲜连锁超市于一体的“生鲜配送进社区”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运营。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拓宽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中药材、柑橘、茶叶、设施蔬菜等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智慧药园、果园、茶园和田间数字市场,建设一批“互联网小镇”“互联网村”和智慧农业示范点。深化研发推广,开展重点领域院校合作建设,建立专家工作站,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托三峡中医药研究院,建设市级中药材研究中心。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优化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制度,提升创新团队科技服务能力。开展科技合作,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行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中药材、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农机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力争到2025年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0%。(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请参考《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分析报告-产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