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兴市战略,强化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和应用创新相结合,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增强创新平台和载体支撑
加快打造鹤壁东区高质量发展城市创新引领区,提升经开区、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等功能区的创新能力,培育创新载体和平台,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引进培育重大创新平台。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格局,争取更多创新平台、项目等科技资源布局鹤壁。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工程和开放式创新工程,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在汽车电子电器、现代化工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基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育种等领域,建设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依托、联合高层次科研院所申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对接中科院、中国农科院、铁科院、“双一流”高校、央企所属研究机构等大院名校、重点机构,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高端新型研发机构。
紧盯科技成果前沿,建设技术转化中心、中试基地和场景应用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到2025年,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5家以上,新增省级研发平台40家、新型研发机构20家、公共服务创新平台20家,实现大中型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全覆盖。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格局。加快构建“一谷一廊、四区支撑、多园联动”的科技创新格局。打造豫北科创谷,依托鹤壁东区阳明河串联“五平台”“三中心”(五平台为智造园、5G园、会客厅、云梦谷、科创园,三中心为市民服务中心、创智服务中心、文旅康体中心),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服务—创新三链融合,打造创新引领核心。构筑鹤淇科创走廊,以鹤淇大道、泰山路为双轴线,串联开发区、鹤壁东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淇产业集聚区,形成科创走廊,引领带动产业创新升级。以四个产业集聚区为支撑,推动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各级各类双创基地、孵化园、职教园、星创天地等联动建设,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完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双百”企业树标引领行动,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引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加快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完善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雏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检测系统,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新“双百”企业和科技“雏鹰”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发展体系。到2025年,培育创新龙头企业3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培育上市、挂牌科技型企业达到5—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券兑现、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研发活动的绩效奖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平台、人才、机构、载体、项目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建设研发机构和平台。围绕产业需求,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推广—企业孵化一体化科技创新链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
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推进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统筹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发展“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等模式。完善融资、财税、法律、评估、咨询、培训、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加快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投”的孵化服务链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支持大中小企业和相关主体融通创新,发挥好大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应用方和需求方等各主体作用,形成各得其所、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的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
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面向需求侧管理,坚持市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市场应用端创新,打通应用技术研究、技术研发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提高创新链的整体效能。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深入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瞄准高端装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制定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重点支持产业应用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支持企业联合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南大学、铁科院等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推动协同创新。每年组织实施5项市级重大创新示范专项、10项县(区)创新应用专项。到2025年,争取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件,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000件,发明专利年均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鹤壁科技大市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鹤壁)分中心等平台引领示范作用,建立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机制,做优做强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政策培训、设备共享等科技服务,争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在鹤壁转化。依托与我市合作的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平台等资源优势,定期举办技术对接、成果发布活动,推动先进成果、项目在我市落地转化。加快发展技术、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技术、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培育发展一批技术转移和数据交易机构。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设立技术转移部门。培育发展一批技术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化服务能力。到2025年,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以上。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和服务体系,打造豫北人才高地。
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制定人才兴市建设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推进人才引领创新示范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区、人才发展环境优良生态示范区建设。健全政策、晋升、绩效、薪酬等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惜才、聚才、用才、兴才”的良好局面。深入实施好“兴鹤聚才”计划、“挂职博士”百人计划,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柔性集聚一批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持续推进“鹤子鹤商双回双创”、“鹤壁基层骨干专技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采取全职引进、兼职聘用、项目合作等形式引才育才。到2025年,引进培育100名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20个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家队伍。
加快创新人才培育。加快构建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实施学术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培养选拔一批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加快培育专业型高技能人才。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快中国工匠精神传承示范区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能的工匠人才。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推进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人才,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大数据、软件开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救援、粮食产业等重点领域人才。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提高科技人员绩效工作收入,加大科研项目奖励收入,鼓励获得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强化人才联系服务,提高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保障水平。改革完善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健全职位绩效考核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畅通本土人才的培养上升通道,构建外引人才与本土人才互动并进格局。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文化层面的社会培育,弘扬求真务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兼容并蓄、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创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营造尊重首创、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氛围,弘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宣传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科普工作,发挥各类科普阵地作用,促进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提高到13%。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完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协同创新。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推动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鼓励开展原始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对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引导与支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围绕优势产业筛选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予以重点支持。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推广“风险补偿”、“政银保”、“联合担保”模式,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创新活动,搭建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的融资服务体系。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发挥鹤壁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等投资平台作用,推广科技信贷、创投、风投、担保、风险池、路演、中介等服务模式,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商业银行创新科技信贷服务产品,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持续做大“科技贷”、“科技保”信贷规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票据、私募债、项目收益债等产品进行融资,支持企业赴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扩大对外科技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合作,推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平台互通、人才资源流通。推进“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产品双边、多边转移。积极开展引智工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承接产业、技术转移,支持举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创新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创新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
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争创1—2家光通信、汽车电子、新材料等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增4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实现大中型企业市级研发机构全覆盖。重点推进华为垂天5G边缘计算实验室、华为新农邦数字乡村实验室、中维化纤河南聚酰胺研究院、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国家卫生应急重点实验室、新拓洋生物化工实验室、赞宇科技日化产业研究院、鹤壁市车身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市农科院省级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飞天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河南科饶恩系统智能门窗研发中心等。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程:新增20家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推进中科曙光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国立智能技术研究院、河南仕佳信息技术研究院、河南华盈特种材料研究院、哈工大新基建与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院、鹤壁市高强度变形镁合金应用研发中心、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新增20家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重点推进淇滨区省级区域双创基地争创国家级双创基地;推动天海、国立光电、农业硅谷产业园等省级企业双创基地提升水平,争创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加快推进国家863(鹤壁)科技创新园、中国(鹤壁)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吉林大学河南技术转移中心、天为科技研究院、鹤壁检验检测产业园、开发区创业创新园、山城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园、鹤山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等。 |
资料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请参考《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