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鹤壁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壮大高效种养业、打造现代农业载体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加快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保持现代农业全国领先地位,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鹤壁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优质粮源基地、全省现代畜牧产业核心区。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打造优质粮源基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120万亩。完善农业节水长效机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到2025年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96。依托鹤壁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全面推进农业气象服务,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壮大高效种养业

加快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小麦、玉米主产区优势,稳步发展优质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面积,推进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20万亩优质花生等生产基地建设。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重点建设现代蛋鸡、肉鸡、生猪、肉羊特色养殖集聚区,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打造标准化养殖鹤壁模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大粮仓”迈进“大餐桌”,让更多“鹤壁食品”走进“国人厨房”、端上“世界餐桌”,叫响“鹤壁小麦”、“浚县花生”、“黄淮肉羊”等鹤壁品牌。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和管理,持续提升绿色食品占比。到2025年,生猪出栏率达到165%,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市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100个以上,绿色食品经营主体达到80家、标志许可100个。

 打造现代农业载体

推进“三链同构”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浚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依托,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经营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优质高产的农业种养体系、高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广覆盖的冷链物流体系、全域化的农旅康养体系、高效便捷的农村电商体系。培育融合发展模式,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服务业”“农业+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新业态。到2025年,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5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家以上;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家以上,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以上,家庭农场保持5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0家以上。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重点推进浚县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推动化肥、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到负增长。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浚县、淇县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推广地膜减量增效技术,完善废旧地膜等回收处理制度。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实施种业种质提升工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产学研相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抢占种业发展制高点。

 推动种业种质提升

利用国家省共享技术平台,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及品种选育,强化本土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建设实用性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技术应用平台,充分运用基因育种、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聚焦种猪、种羊、种鸡和玉米、小麦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高产优质新品种。构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核心种公猪站+国家生猪战略种源基地”三位一体的生猪育种群架构体系,选育出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谊发“华系”种猪,力争把鹤壁打造成河南省乃至国家生猪种源基地。打造黄淮肉羊良种育种场、繁殖场和商品肉羊场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探索黄淮肉羊新品种与地方品种之间的最优杂交组合。全面推进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一院、一中心、四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黄淮海试验基地”落地,积极创建全国南繁示范基地“鹤壁模式”,力争在玉米、小麦新品种选育上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选育出适宜市场和生产需求的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8个。

 培育现代种业企业

谋划实施种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联合育种攻关,提升种苗繁育、品种试验示范、生产加工等能力,建设集科研攻关、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标准种业基地。依托中德、中法国际猪业合作项目,发展壮大谊发牧业。支持永优种业加快发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优秀种业人才引进力度,做强做大“永优”种业民族品牌。推动鑫林牧业、博龙种禽、禾盛公司等优势企业在黄淮肉羊新品种、肉种鸡、功能性微生物菌剂等细分市场做优做精。

 大力发展种业经济

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良种育繁体系、营养饲料和饲养管理体系、智能化生产管理和环境控制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产品溯源体系,打造“养殖+加工+科技+营销”的畜禽全产业链布局。以家庭农场、种植专业户和农民合作社为重点服务对象,实施种子工程,建立农业样板示范,加快形成“作物生长全周期”上门服务全程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坚持以“四优四化”项目实施为抓手,以“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鹤壁综合试验站”平台为载体,做好良种良法示范推广。支持种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订单经营等,扩大良种覆盖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种业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数字乡村)标准化试点、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构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打造数字乡村建设“鹤壁模式”。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推动农业生产管理数字化。推进全国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遥感大数据”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收集、制定高标准农田气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标准。大力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农业智能装备为主的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产业,依托京东“一基地三中心”、农业硅谷产业园“一院六园三中心”等项目,打造全国最大的农业行业云,推动实现种业数字化、畜牧业智能化、种植业管理信息化、农业装备现代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培育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体,支持新农邦等骨干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农业农村数字化示范企业,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中小企业提速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玉米、小麦、花生等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农产品经营服务数字化,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开展农产品电商对接行动,促进农产品上网销售,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不断增强基层监管能力,加快质量安全追溯推广应用。到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

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动5G网络在农村地区全覆盖,构建覆盖全域的高速光纤宽带网。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互联网+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村务管理及信息服务在线化。

 强化乡村治理数字化

推动“数字管理服务”在乡村村务、财务、党务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健全村委管理、农业执法、土地确权和流转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构建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服务,推动乡村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优化村庄布局,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创建。突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文明善治乡村,培育乡村发展载体,重点打造1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不断增强基层监管能力,加快质量安全追溯推广应用。到2025年,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

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动5G网络在农村地区全覆盖,构建覆盖全域的高速光纤宽带网。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数字化,建设“互联网+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村务管理及信息服务在线化。

 强化乡村治理数字化

推动“数字管理服务”在乡村村务、财务、党务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健全村委管理、农业执法、土地确权和流转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构建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宅基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数字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数字农业农村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服务,推动乡村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统筹优化村庄布局,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建设,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创建。突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设文明善治乡村,培育乡村发展载体,重点打造1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乡村旅游等服务体系,促进传统村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数据应用。到2025年,申报10—2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0—30个省级传统村落。

 建设文明善治乡村

深化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加强农村干部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突出抓好带头人、基层党员、第一书记“三支队伍”建设,稳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大力推行“万名党员进党校”,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加快推进高素质农民和新型农民培育,每年培育3000人以上,打造形成“一懂两爱”的“三农”队伍。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构建“一本三化”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

 培育乡村发展载体

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围绕打造一批先进制造类、现代服务类、农业田园类特色乡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乡村特色产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错位竞争、竞相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以新理念、新机制推进乡村产业集聚、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居住和服务紧凑、协调、和谐的空间布局,打造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现代乡村。

化农村综合改革

以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市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健全农村土地制度

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加强宅基地管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内部经营管理与监督分离的制约机制,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大力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双清双培”计划,到2025年力争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标兵村达到100个。探索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制度,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资金供给体系,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信贷,提高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村惠农服务点“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无贷户—首贷户—伙伴客户”递进式惠农金融服务,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常态化开展“金融惠企大走访”活动,使政策精准直达涉农及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构建“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主办银行”三级联控风险防范机制,防范普惠授信贷款各类风险发生。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改善脱贫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易致贫人口不入贫。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持续发挥效益。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强扶志扶智,加大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加大以工代赈投入,扩大实施范围和受益对象。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全面促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人才等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全面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拓宽消费渠道,促进农产品稳定销售。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稳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现行各级定点帮扶、结对帮扶、驻村帮扶等帮扶机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活动。继续推进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乡村振兴重大工程

乡村振兴重大工程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推进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提升高标准农田30万亩以上、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以上,其中浚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淇县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山城区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鹤山区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

现代种业提质工程:重点推进谊发牧业年供1.5万头原种种猪无特定病原核心育种场、精旺科普利信猪种科技年供高端常温育种精液60万剂及冷冻精液200万支育种公猪站、鑫林牧业年供种羊2万只以上及出栏优质肉羊50万只黄淮肉羊新品种扩繁产业园、新耀养殖年供5万头优质二元母猪、山头养殖年产猪精液30万份种公猪供精站、博龙祖代肉种鸡年存栏10万套及年产500万套父母代肉种鸡、浚县年产5万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

现代农业载体建设工程:争创1个国家级、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浚县优质花生、淇滨区数字农业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浚县优质蔬菜、淇县优质小麦、开发区优质花生、淇县中药鸡等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入户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改造8万户农村户用厕所,建设200个以上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

资料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请参考《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投资定位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饲料添加剂行业:单一饲料添加剂为主要产品 2023年山东省产量最高

我国饲料添加剂行业:单一饲料添加剂为主要产品 2023年山东省产量最高

从产量来看,从2019年到2023年之间我国饲料添加剂产量,除2022年产量下降之外,其余年份产量均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饲料添加剂总产量为1505.6万吨,同比增长2.51%。

2024年09月21日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产值、收入及产量均逐年增长 2024年H1宠物饲料产量同比增长21.4%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产值、收入及产量均逐年增长 2024年H1宠物饲料产量同比增长21.4%

而随着下游养殖行业的发展,对工业饲料需求的也不断增加,我国工业饲料行业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值14018.3亿元,同比增长6.45%。

2024年09月20日
农业发展推动我国植保无人机需求增加 销量与保有量逐年增长

农业发展推动我国植保无人机需求增加 销量与保有量逐年增长

从各省市销售占比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植保无人机销售占比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为新疆、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山东、内蒙古、广西、四川;占比分别为18%、15%、12%、11%、9%、5%、4%、4%、4%、2%。

2024年08月21日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养殖面积与产量逐年增长 贝类为主要养殖种类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养殖面积与产量逐年增长 贝类为主要养殖种类

从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中贝类养殖面积最大,为1357.53千公顷,同比增长6.85%,占比为61.29%;其次是甲壳类,养殖面积为296.99千公顷,同比下降1.06%,占比为13.41%;第三是藻类,养殖面积为149.57千公顷,同比增长7.24%,占比为6.75%。

2024年08月12日
花卉行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花卉生产国 但荷兰仍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花卉行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花卉生产国 但荷兰仍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从种类情况来看,种球占比最高,在2023年进口额同比增加2318.07万美元,同比增长16.63%,连续3年保持增长;其次是鲜切花,占比为23.3%,进口额同比增加1632.40万美元,同比增长达34.76%。

2024年08月12日
我国淡水养殖行业:养殖面积近年来创新高 池塘和水库为两大主要细分市场

我国淡水养殖行业:养殖面积近年来创新高 池塘和水库为两大主要细分市场

从养殖面积来看,丛2018年到2021年我国淡水养殖面积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2年开始上升。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淡水养殖面积为5409.73千公顷,同比增长7.48%。

2024年08月10日
我国油菜籽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增加 2023年进口数量大幅增长

我国油菜籽行业: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增加 2023年进口数量大幅增长

从产量来看,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油菜籽产量为1631.74万吨,同比增长5.1%。

2024年07月18日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主粮渗透率最高 零食、营养品渗透率则明显上升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主粮渗透率最高 零食、营养品渗透率则明显上升

宠物食品是指专门为宠物、小动物提供的食品,其作用主要是为各种宠物提供最基础的生命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所需的营养物质。

2024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