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动向研究》显示,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
重点内容 |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705亿元增加到2020年2369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一产降、二产稳、三产升”的良好态势。工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建成10个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加速推进,“百领”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大幅增加,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9家。农业优势巩固提升,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90亿斤,形成优质粮棉油、果蔬、畜禽、水产、林纸等7大加工产业体系;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主力军,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88家;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1个,省级特色小镇4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116个、示范村146个、整治村557个。现代服务业形势喜人,全域旅游提档升级,方特园、园博园、荆州海洋世界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服务业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电子商务、新兴零售、现代物流发展迅猛;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持续增加,有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 |
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连续两年考核位居市州前列。十大标志性战役初战告捷,码头整治强力推进,非法采砂有效遏制。污染防治力度空前,能耗“双控”目标提前完成,获批全国第二批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航道疏浚弃砂综合利用模式在长江全流域推广。生态修复深入实施,五年植树造林230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战略性举措快速推进,58个重大事项和3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正在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完成,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率100%,371个贫困村、131494户、400524人已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多措并举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平稳可控,连续十年获得全省金融信用市州称号。 |
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
浩吉铁路荆州段开通运营,铁路通车里程增至219公里。建成荆州长江公铁大桥、石首长江大桥、洪湖嘉鱼长江大桥。洪监、沙公、潜石、江北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714公里。建成一、二级公路9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543公里。盐卡、松滋车阳河、江陵郝穴港多式联运体系逐步完善。荆州沙市机场通航。铁路“十字交叉”、高速“五纵三横”“一江五桥”“一港九区”的综合立体格局基本形成。 |
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 |
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农村改革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互联网+放管服”改革领跑全省,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减,时限大幅压缩,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累积减负55亿元。湖北自贸试验区荆州协同区获省政府批复,荆州综合保税区建设上报国务院,外资综合服务中心揭牌。监利获批撤县建市。 |
社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
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教育体育事业长足发展,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一感一度一率一评价”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上下全面动员、周密部署,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广东、海南派出精锐千里驰援荆州战“疫”,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支持荆州抗疫,640万荆州人民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决定性胜利。 |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2035年远景目标
中共荆州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以及到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展望2035年,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力争迈入万亿GDP俱乐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国创新型城市;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有力,市场枢纽功能充分发挥;都市圈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公共服务优质高效;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外向型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高,努力实现新时代实力荆州、活力荆州、魅力荆州、幸福荆州发展愿景,成为名符其实的长江中游两湖平原中心城市。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实现城市引领力、创新力、开放力、吸引力全面跃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农业强市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创新驱动和人力资本投入,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制造强市地位凸显。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质量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综合交通高效便捷。加快形成“四纵二横一支”铁路格局、“八纵三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一港九区”码头布局,推进“一民九通”机场场站体系、“一隧十桥”过江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打造长江中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多式联运节点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
城市品质不断提高。江陵、公安融入主城区发展,形成“一城三区”“一江两岸”区域和产业格局。支持长江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提升职业教育质效,高标准建设一批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提升城市首位度,增强高端项目及人才吸引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及生态环境治理,擦亮城市门户节点,彰显精致、生态、宜居的滨江城市韵味,城市“颜值”与“气质”内外兼修,打造“引领江汉、联动洞庭”的沿江开放之城、绿色产业之城、生态宜居之城。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按照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绿色协调有机组合要求,长江大保护成果得以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空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城乡人居环境全面优化,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优质生态产品更加丰富,绿色发展及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幅缩小。家庭财富明显增加,购买能力增强。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魅力彰显。基本建成以荆州古城、纪南文旅区为核心的荆楚文化旅游中心,以洪湖、监利、石首、江陵、公安等为核心的红色乡情度假区,以松滋为核心的运动休闲山水度假区,以沙市、江陵、公安为核心的滨江现代农旅体验带、长江水文化景观风情带、长江湿地生态自然风光带。“千年古城,灵动荆州”城市形象加快塑造,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长江经济带旅游名城。
市域治理效能跃升。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制度体系,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荆州、法治荆州、信用荆州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力争建成最优投资环境、最低营商成本和最佳政务服务城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增速(%) |
属性 |
经济发展 |
1 |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 |
% |
-5.9 |
- |
8 |
预期性 |
2 |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 |
- |
- |
>8 |
预期性 |
|
3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57 |
62 |
[5] |
预期性 |
|
创新发展 |
4 |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 |
20 |
- |
11 |
预期性 |
5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2.29 |
3.50 |
8.85 |
预期性 |
|
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 |
10 |
|
预期性 |
|
民生幸福 |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
% |
1.1 |
- |
8 |
预期性 |
8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
|
5 |
|
预期性 |
|
9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2.3 |
12.7 |
|
约束性 |
|
10 |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26 |
2.5 |
|
预期性 |
|
11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
96.32 |
98 |
|
预期性 |
|
12 |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个 |
0.2 |
0.7 |
|
预期性 |
|
13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9.1 |
79.5 |
[0.4] |
预期性 |
|
生态文明 |
14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 |
[-15.6] |
|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15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
16 |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 |
85.7 |
91.67 |
|
约束性 |
|
17 |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82 |
85 |
|
约束性 |
|
18 |
森林覆盖率 |
% |
11.25 |
11.35 |
|
约束性 |
|
安全保障 |
19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亿斤 |
90 |
95 |
|
约束性 |
20 |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
万吨标煤 |
19 |
33 |
14.18 |
约束性 |
|
注:①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按2020年可比价计算。 ②[]内为5年累计数。③森林覆盖率为统计计算标准和公式核定数。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