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文旅、物流、商贸、电商、科技服务五大“区域性中心”,培育竞争新优势。到2025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比重达到55%。
(一)打造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建设两湖平原消费中心。依托湖北自贸区荆州协同区,建设智慧商圈、贸易平台等,促进商贸业提档升级。建设全国农产品商贸流通示范园,加快两湖绿谷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搬迁和中农联“智慧云仓”等项目建设,发展多种复合功能,提升荆州在两湖平原农副产品贸易枢纽中的地位。推进商业街提档升级,推动北京路核心商圈功能提升,重点打造荆街、新天地商业步行街、楚肆水街等街区,优化城市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形成核心商圈引领、重点街区带动、社区商业配套的良好局面。大力发展夜经济,培育夜食、夜娱、夜展、夜游等夜间消费业态。到202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0%。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现状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显示,建设两湖平原电商中心。构建“互联网+商业服务业”生态体系。培养高端电子商务创造性人才,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电商企业。以数字商务为背景,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建设一批电商产业园,积极发展社区电商,规范发展垂直电商。依托口岸开放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升跨境电商区域影响力。充分利用荆州工业品、农产品、旅游等资源禀赋,打造彰显地方特色的“一县多品”、“一镇一品”电子商务品牌,建设荆州市电商快递物流产业园、沙市电商产业园等示范基地。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国家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健全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争创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十四五”期间,新兴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
重点商贸发展平台
重点商贸发展平台 |
特色街区:荆街、新天地商业步行街、楚肆水街、中建·荆州之星新型商业综合体、荆州区站北广场商圈、纪南文旅区保利商贸综合体、洪湖市宏伟南路商圈等。 专业市场:两湖绿谷农产品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荆州淡水产品批发市场、荆州复兴商贸城、荆州国际贸易港、洪湖市中农批发冷链洪湖闽洪水产城。 电商平台:湖北荆州电商产业园、中农绿网农产品供应链电子商务平台、沙市电商产业园、松滋电商产业园等。 |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建设两湖平原物流中心。紧抓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建设契机,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综合物流。以江陵煤炭物流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盐卡港综合物流园区和荆州、江陵、公安、松滋等港区为支撑,以荆岳、荆襄等沿线物流中心为补充,建设一批融合铁路、航空、港口、公路干线等多式联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物流港、物流中心项目;完善冷链物流、专业市场物流、产业集群物流、乡村物流、物流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荆州综合保税区,发展外向型口岸功能,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现代物流网络,面向长江中游,辐射洞庭湖经济区,打造多式联运节点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发展重点 |
重大平台:荆州综合保税区、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二期。 重点物流园:华中(荆州)物流园、江陵现代物流产业园、江汉平原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园、公安县江南综合物流园、松滋城区西流现代物流产业园、长江港口物流园(中部地区进口硫磺集散地、进口木材集散地)、洪湖市新滩物流园、监利容城港综合物流园。 |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建设两湖平原文旅中心。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以楚文化、三国文化、长江文化为内核,谋划一批重点文旅项目,扩大“楚国古都、三国荆州”品牌市场影响力,提高荆州旅游核心竞争力。建设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引进大型文旅企业,创新文旅产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游等个性化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农业、工业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一批示范景点、专业名村、特色名镇、示范强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品牌。
文旅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TC)
建设两湖平原科技服务中心。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企业主体创新作用,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产全周期的科技服务体系。聚合各种科技资源,集成在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组建国家、省级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形成一批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产业联盟,协同开展行业创新,整体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支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高新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支持监利华中光电产业园建设,打造光电子产业联盟。建立健全软件工程、软件测评、软件质量保障等第三方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软件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配套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传统金融、创新金融错位互补、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培育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规范保险业发展,增强经济社会抗风险能力。着力优化政策、信用、法治等环境,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围绕第二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创新金融产品,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推动制造业和金融业合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努力打造产融合作示范高地。力争全市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不低于20%。
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工程设计、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展等,推动有实力、有品牌的商务服务机构向综合化、规模化和外向型方向发展。着力引进金融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和营销中心等职能性总部,发展高端商务服务业。
节能环保服务业。围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完善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进污染集中治理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产业,推动构建废弃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市场化节能服务机制,支持用能单位采购用能服务。
健康养老服务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民办养老机构竞争力。加快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规划建设白水滩康养小镇,打造都市休闲康养目的地。
家庭服务业。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家庭教育、家政用品配送等家庭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规范行业培训,建设家庭服务业实训基地和示范基地。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服务平台,形成全市统一的家庭服务业公益性服务网站、呼叫中心平台,促进家庭服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
房地产业。坚持“房住不炒”理念,建立符合市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稳定房地产市场。培育租赁住房市场,加大对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多渠道满足群众住房需求。规范发展房产中介服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完善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增强房地产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