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发展“健康+医疗”,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健康服务,建设“健康荆州”。
实施全民健康行动计划。坚持全民参与,推进健康事业共建共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创新大众健康教育方式,科学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早期干预。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能力建设,加强对医疗废物、农村饮水和空气污染等对人民健康影响的监管。
提升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聚焦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市直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按照标准建设规范的发热门诊。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逐步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基础设施、车辆装配、配套设施等硬件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医院和传染病区建设,完成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病专科大楼、荆州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落实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加强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以及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传染病区、重症监护病区建设。加强传染病检测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建设标准生物三级实验室,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相应级别生物实验室;各县市建设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建设核酸实验室,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做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市域范围基本消除血吸虫病。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显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市域、县域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支持基层医院开展等级创建,提高乡镇、农村卫生机构建设水平,提高急危重症快速救治能力,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和15分钟城市医疗服务圈。支持市中心医院打造两湖平原医疗中心,支持市一医院打造荆江流域医疗保障中心和医学教研基地,推进医养一体化发展。加大专科医院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市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三级创建,建成国家“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实施“名院、名科”建设工程,打造一批高水平临床专科,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50个省级重点专科。鼓励和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基层首诊,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以慢性疾病防治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支持医养、康养机构建设。加强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实现全市二级医疗机构全面建成数字化医院。加强医疗卫生质量管理,健全医疗机构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完善市县两级公立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室的医疗卫生设施。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抓好“两堂一室”建设,推广中医药服务。建立完善以荆州市中医医院为龙头,洪湖市中医医院、公安县中医医院为骨干,县(市、区)中医医院为基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中医药“1+2+N”服务网络。开展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创建,探索建立荆州市中医药医疗集团。完善治未病服务体系,在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完善治未病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
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完善市、县、镇(乡)、村(社区)四级体育服务网络,新建社区体育设施全覆盖。开展全民健身,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人数达50%,人均拥有体育场地1.8平方米。加大足球、篮球、排球场地建设,抓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办好荆州六运会。发挥石首华中体育产业园示范基地作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和群体运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做好全民健身与全域旅游结合文章,开展荆州国际马拉松赛、“健康湖北·你我同行”全民健身赛事、荆州市“五项五进”网络视频大赛、荆州市球类锦标赛等系列赛事。积极创建中国羽毛球之乡、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市、区)、乡镇(办事处)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卫生健康医药建设重点
卫生健康医药建设重点 |
医疗设施:市中心医院荆北新院二期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市一医院关沮新院)、市中医院中医特色大楼、市传染病(胸科)医院传染病专科大楼、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中心血站业务大楼项目等。 中医药: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项目。 健康养老:荆州高新区医养结合项目、荆州开发区康养小镇等。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