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应急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前景评估预测》显示,提高灾害监测水平。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空、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监测网络。加强相关行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共建共享,建立统一完善的风险和隐患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在线动态监测。加强灾害风险管控和防御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灾害事故监测网和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有效防范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开展灾害综合风险调查、重点隐患排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分类分区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强化重点风险源动态管理。对全市江河、城市消防、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危化行业、公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隐患开展专项治理。
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建设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救援基地、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中心,依托消防大型企业、工业园区等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一批矿山和危险品等应急救援基地。合理布局和调整储备品类、规模、结构,建立应急部门实物储备、社会资源计划储备和生产企业能力储备相结合的市级梯级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和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避难场所数量。
支持发展应急产业。推动省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和申报工作,推进应急装备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提升应急装备配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应急装备高端化、智能化、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发展。积极对接交通强国荆州实施方案,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促进物流产业和应急仓储融合发展。鼓励安全生产评价机构做大做强。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权责清晰的应急管理责任制,明确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责权划分,完善应急管理责任制。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加强消防等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动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应对单一灾种向多灾种、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发展,培育和发展社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平台整合,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具备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数据传导处置,视频会议,作战指挥,通信联络等现代化指挥技术手段和功能。加强科技手段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运用,提高灾害信息获取、预报预测、风险评估、应急指挥、抢险救援与后勤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应急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规范并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定期发布应急信息。加强应急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健全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机制,规范灾害信息现场应急处置、新闻发布、网络及社会舆情应对等工作流程。建立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媒体应用,强化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公众知情权。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点
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点 |
指挥管理: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系列建设工程。 基地保障:应急救援中心(基地)系列工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仓库)系列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重点隐患治理系列工程、航空应急救援地面服务保障系列工程。 装备: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系列项目。 |
资料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