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产业园区市场分析报告-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商机研究》显示,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生命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以生物技术为先导,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制为核心,以医疗健康服务为补充,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跨越式发展。建成全国一流仿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鄂西南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值达到15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生物制造。发展酶技术、固态发酵技术及其它新生物技术,创建全球顶尖的酵母技术研究平台和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研究平台。推动五倍子、橙皮甙和辛弗林等生物提取物现代化发展。紧盯生命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围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生物疫苗等开展研发。 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巩固红霉素、硫酸新霉素、氨基酸等现有大宗原料药优势。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对环境友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构建制剂原料药一体化发展模式,建设国家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化学药。围绕新型麻醉药、精神药、抗病毒类、糖尿病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等领域,鼓励企业“抢仿、快仿、首仿”。积极发展麻醉镇静、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感染等创新药。 现代中药。重点发展治疗肿瘤、呼吸道疾病、妇科疾病、老年性疾病等中成药系列产品。支持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试点,鼓励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 医疗器械与防护用品。重点发展医用敷料、医用口罩、防护服、隔离服等医用耗材,以及家用医疗器械、康复医疗设备、中医医疗器械。大力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高端医学影像产品、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健康监测装备等高性能医疗设备产品。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新材料产业。保障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磷基新材料、有机硅新材料、高性能氟材料、石墨新材料等产业,持续深化国家区域战略性非金属功能材料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及国家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
磷基新材料。大力发展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盐产品,促进热法工艺向医药、阻燃剂、高分子材料助剂、磷系新能源材料等方向发展,攻克电子级磷酸、硫酸、双氧水、氢氟酸等技术难关,建设国家电子化学品产业化示范基地。 有机硅材料。推动有机硅单体生产向精细有机硅、助剂、硅材料等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硅油等产品,打造全国一流的硅化工新材料基地。 氟材料。围绕磷矿伴生氟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全市副产氟硅酸资源,支持建设无水氟化氢装置。推进聚四氟乙烯、氟橡胶、氟涂料在汽车、建筑等领域应用,建成全国重要的氟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石墨新材料。发展柔性石墨纸、可膨胀石墨、石墨垫片、石墨线、石墨电极、石墨烯、石墨复合材料,建成全国重要的石墨新材料产业基地。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推进凌云飞机维修扩能技改、飞机拆解、“客改货”、备件包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飞机组装、维修、改造、拆解再制造业务,打造区域性飞机维修和改装基地。推进通用航空材料、通用飞行器零部件、通航教育培训、通航文化创意等上下游环节发展,打造全产业链通航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动力产业,建设商业航天动力总装基地,打造以火箭发动机装药总装为核心,配套壳体、含能材料、检测试验、绿色回收拆解为延伸的产业链,建设全国最大、世界先进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退役装备绿色回收基地。
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有序建设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和电池储能电站,加快开发页岩气、氢能等新型能源。积极参与以武汉市为龙头的“1+6+N”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产业链,发展氢气制取、储氢材料及装备、燃料电池产业,加快氢能源产业化,招引一批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工程建设龙头企业,加快把宜昌建设成全国清洁能源之都。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接省“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壮大。加快5G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应用,建设数字园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积极发展5G应用相关信息服务。培育北斗时空大数据、“北斗+5G”等数字经济新动能。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发展,开展数据资源归集、整合与大数据开发利用,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研发、应用创新、成果展示等产业聚集。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和建筑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有效衔接的协同制造体系,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服务。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宜都化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点军电子信息产业园、宜昌高新区生物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开展安全管控、产品研发等方面试点。
培育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附件等产业。组织开发高效率、大容量、长寿命、安全性能高的磷酸盐系、镍钴锰三元系和固态电池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推进石墨类负极材料产业化,加快耐高温、低电阻隔膜和电解液开发。适时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能利用和产业化。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攻关磷石膏制品技术,发挥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带动效应,招引国家级建材、固废研究机构在宜建设磷石膏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推进废旧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废旧家电处理利用等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治理、矿山复垦与生态修复、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