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市、县、乡三级区域空间布局,构建主城为核心、县城为基础、乡镇为支撑、特色小镇和中心村为支点、特色村庄为节点的五级城乡融合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宜都打造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支持兴山加快古昭南“大县城”一体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一、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用城市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用城市工业发展延长乡村农业链条,用移动互联丰富农业业态,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重要补充的经济形态。建立健全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下乡兴农的政策体系。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引导工商资本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依托夷陵区龙泉、兴山昭君和高岚、五峰长乐坪等国家级特色小镇和宜都高坝洲、枝江安福寺、秭归归州、长阳高家堰等省级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
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显示,
三、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围绕就业服务、城市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城市、县城、小城镇、中心村公共服务联动性,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就业:实施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渠道,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就业创业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十四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集中配置资源,提升孤弃儿童集中养育专业化水平。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形成专业化残疾人康复网络,搭建专业化托养服务平台及综合服务设施。 医疗:加快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拓展。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健全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建立市级医院与县医院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机制,支持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共体,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教育: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教师编制配备等标准,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健全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加强“互联网+义务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文化体育: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资源整合和改革创新,强化数字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 住房:加强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租赁住房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促进城镇住房健康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完成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认定排查,推动存量危房应改尽改。补齐小城镇建设短板,培育特色村镇。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管理。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推进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 环境: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原则,打造一批洁绿亮美、舒适宜居、各具特色的美丽城镇。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