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稳定柑橘、茶叶、蔬菜、畜牧等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药同源产业,建设全国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三峡柑橘产业集群”,调整品种和熟期结构,提升设施化、轻简化栽培水平。力争到2025年,特早熟和晚熟品种比例达到20%,标准化果园比例达到60%。建设三峡“茶谷”,加快茶园良种化、生态化、机械化改造,打造国家标准化茶叶示范区、现代茶业强市。力争到2025年,全市茶叶无性系良种比例达到60%以上。推进蔬菜产业绿色转型,打造鄂西南高山蔬菜核心基地,做大做强高山蔬菜公用品牌。提升畜牧安全保供能力,推进生态化标准化养殖,稳定生猪生产,发展家禽、牛羊养殖和蜂业生产。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高粮食应急保障水平。稳定粮食生产,引导高效产区集中生产,推进粮经饲协调发展,打造现代化粮油产业。力争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优质稻比例30%以上。加快渔业转型发展,推进东部平原地区池塘绿色生态养殖基地、清江流域名特品种养殖基地和西部山区土著鱼养殖基地建设,推广“陆基循环水”养殖、工厂化设施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加快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精深化加工,打造全国生态中药材强市、中药材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道地药材基地1个、省级道地药材基地3个、中药材强镇10个、湖北中药材强县2个。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业公园。引导农产品加工向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农产品加工贸易中心。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6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产地初加工项目,提升主要农产品采后处理、冷藏、包装等初加工能力。补齐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短板,加快银岭冷链、湖北宜昌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形成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农商旅结合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创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120亿元。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120家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力争到2025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秸秆、尾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动物无害化处理。力争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健全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体系。扩大农业绿色生产覆盖面,推广粮——菜、粮——药、粮——菌连作套种模式,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化,创建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巩固江河湖库养殖网箱拆除成果,持续打击湖库投肥(粪)养殖行为。
四、提升装备和技术水平
以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为重点,推动柑橘、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宜机化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40万千瓦以上。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集成应用,拓展智慧农业市级平台服务功能,支持重点农业单品大数据项目建设。推广北斗导航农机精准作业技术。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加强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种源”创新能力。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节本增效、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与集成技术推广,建成全国柑橘、茶叶、高山蔬菜技术创新集成基地。探索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构建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五、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和农产品质检能力,推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规范应用,完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实现监管广覆盖、数字化、可追溯。力争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力争到2025年,全市国家级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分别达到4个。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做强做优宜昌绿色优质公用品牌。加强品牌保护、管理与营销,全面提升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猕猴桃、宜昌毛尖市级公用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枝滋有味”“远来珍好”“昭君陪嫁”“秭归脐橙”“清江椪柑”“三峡农品”等县级公用品牌。
六、强化农业市场主体建设
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20亿元的龙头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2家、5家。突出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加快培育机农一体、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提升合作社建设水平。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组织,实现小农户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生产环节托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一轴两区多带”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布局
“一轴两区多带”农业农村发展总体布局 |
“一轴”:沿长江城乡融合发展轴。包括沿江秭归县、夷陵区、点军区、宜都市、枝江市等城郊乡镇。重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试点,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以柑橘、茶叶、蔬菜等园艺产业为重点,推广“一镇一业多园”模式,推动农业园区经济和乡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长江沿线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两区”:东部现代农业先行区和西部绿色农业示范区。东部现代农业先行区包括远安县、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点军区等6个县(市、区)。重点以发展精品农业为主导,推广农业标准化、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产业强镇。西部绿色农业示范区包括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建设高山蔬菜、茶叶、特色畜禽、中药材、水果、坚果、魔芋等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围绕大健康主题,保护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大力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多带”:8条乡村振兴试验带。支持县市区先行先试,以沮漳河、香溪河等流域及国省道沿线为重点,打造三峡香溪流域特色农旅试验带、远安沮河流域现代农业试验带、环百里荒乡村旅游试验带、长阳沿头溪流域农旅融合试验带、五峰绿色发展试验带、枝江休闲农旅试验带、宜都三产融合试验带、点军都市农业田园试验带等8条乡村振兴试验带。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宜昌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
宜昌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五大工程 |
宜东地区粮食主产区产能提升工程。改造升级20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重点抓好产能提升工作,对田间机耕道路、排灌沟渠、生产辅路等改造升级。建设宜东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新增中大型农机具200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25万千瓦。新建7000平方米优质粮油产后加工中心,引进先进粮食加工装备,提升加工能力和水平,打造宜昌优质大米品牌,力争日加工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峡橘谷茶乡及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改造升级老旧基地园区100万亩,其中:柑橘60万亩、茶叶25万亩、蔬菜15万亩,建设特色产业综合示范区(三峡橘谷、三峡茶乡、高山蔬菜)品种改良及田间道路、机耕道、排灌设施等基础设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绿色防控面积200万亩,重点推行绿色生态标准化生产。 武陵山区(宜昌)中药材产业提升工程。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包括资源圃建设面积30000平方米、科研监测中心1000平方米、加工示范基地10000平方米。建立多海拔药材资源圃,收集道地药材品种如七叶一枝花、独活、白及、续断等。建设名贵药材组培繁育试验室、中药材种苗选育繁育中心及育繁推示范推广基地,药材有效成分、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在五峰县、长阳县、夷陵区建立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生产加工及预包装食品、特种食品加工等示范基地。 宜昌绿色畜牧业示范创建工程。建设1个畜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和4个现代畜牧产业园,创建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牧场,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品牌品种、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建成3个畜牧旅游示范区和5个畜牧特色强镇。新建生态养殖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20个,提升高端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畜牧生产信息化,扶持20家以上屠宰企业开展信息化改造升级。建设区域性畜牧产品交易综合平台。 宜昌现代渔业提升工程。综合推进精养鱼塘提档升级标准化改造与大水面生态渔业开发。在枝江市、当阳市建设2万亩连片精养鱼塘。支持枝江市建设渔业科普文化馆、智慧渔业养殖设施系统。建设国际竞技垂钓园,推动渔旅融合。配套建设鱼粪生物有机肥生产厂、生态种养循环科技示范园。建设宜昌渔业数字平台,实现网络湖泊大水面、重点养殖区域各养殖主体等水质、水产品质量实时在线监测,推进渔业设施化、信息化。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