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升级版。
一、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引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乡村建设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前景研究》显示,把握乡村人口转移规律,优化县域村庄分类布局,科学制定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四类村庄”振兴方案。统筹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实现有条件、有需求的行政村应编尽编。做好村庄规划管控和建设管理,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提升农房设计和建筑水平。强化建筑风貌引导管控,突出峡江特色,打造绿色民居“升级版”。
二、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乡镇环境综合整治,普遍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70%以上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村庄内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全面消除,运维管护机制全面建立。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道路沿线、县域交界环境卫生、堰塘沟渠、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分类分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宜居生态特色小城镇创建活动,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民居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继续实施偏远山区、行政交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
三、提升农村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多渠道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办好村级文化礼堂、道德讲堂,鼓励发展乡村‘村晚’、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支持城郊发展基础较好的乡村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先行区,支持各县市区打造一批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区域试验示范,突出改革创新,做好“融”文章,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高标准建设兴山榛子黄粮、当阳玉泉双莲、长阳沿头溪流域、点军牛扎坪新村等乡村振兴试验区。支持远安沿沮河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建设,推动试验区连线成片。力争到2022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县市3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300个;到2025年,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推进1000个整治村治理,建设美丽庭院10000个。
美丽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 |
到2025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推进1000个整治村治理,建设美丽庭院10000个。 绿。有效利用庭院空间推进“四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观光园)建设,做到庭院周边、房前屋后绿化、亮化、净化。 净。房屋院落四周内外整洁干净,无积存垃圾、杂物、污水、污渍等,物品摆放规整有序,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挂,无乱涂乱画,整洁美观。 齐。房屋建设与周边景致、自然环境协调,符合村庄规划,与村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庭院建设有创意,建设材质就地取材,彰显本土特色。 富。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农民培训,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素质。勤劳朴实,围绕“一村一品”发展产业,家庭富裕、收入稳定,在村内有带动能力、示范效应。 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家乡。开展“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传统家风教育。孝老敬亲,崇尚教育。 和。积极支持、投身村内公益事业。与邻里和睦相处,乐于助人。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维护村内公序良俗。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
支持各县市先行先试,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创建,形成“1+4+N”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创建格局,推动试验区连线成片,支撑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1”即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4”即兴山榛子黄粮、当阳玉泉双莲、长阳沿头溪流域、点军牛扎坪新村乡村振兴试验区。“N”即各县市区按照“六有”标准创建乡村振兴试验示范。 有规划引领。坚持年度目标与中远规划相结合,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均衡发展与彰显特色相结合,强化区域统筹,突出整体谋划,编制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国土空间利用等多规合一的专项规划,引领试验示范区域科学布局、集约发展。 有推进机制。经各地党委政府认可的区域试验示范,要建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领导下的组织领导体系,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分管领导主持建设,专班抓好落实。要建立紧盯阶段性目标任务“擂进度”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定期研究、共同努力的部门协同机制。市、县两级乡振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 有产业支撑。将产业支撑作为区域试验示范的重中之重,找准并确立“动力源”。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及加工业、生态环保型工业、旅游康养、商贸流通等主业,形成聚集发展、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的产业链。试验示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要明显高于县域平均发展水平。 有政策支持。要以区域试验示范为载体,落实“四个优先”发展举措。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通过向上争取、财政投入、金融支持、主体参与等方式,集中力量倾斜支持区域试验示范建设。 有创新成果。要将改革创新作为区域试验示范建设的“灵魂”,消除制度障碍,打破政策壁垒,逐步成为资源要素聚集的“洼地”、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福地”。在推进机制、财政税收、投资融资、土地利用、人才培育、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大胆突破,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和模式。 有实质进展。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时间进度,重点项目、重要节点、重点区域要率先突破。 |
资料来源:宜昌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