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五溪山乡风貌。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1.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推动村庄建设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及交通、水利、电力、林业等“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适度集聚、生产便捷、生活舒适的村庄分布格局。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彰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提升农房设计水平。
2.加强农村建房管理。落实《怀化市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市县统筹、乡(镇)村为主,四级联动、层层负责的村民建房管理机制。规范村民建房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实行村民建房管理动态巡查。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成立村民建房理事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建房管理协议等强化监管。加强空心村整治和闲置土地利用,有效减少布局散乱、占地过多、浪费严重的宅基地,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3.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落实《怀化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村寨保护,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融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
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形成路、水、电、气、通信“五网”完备、基础完备、功能完备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配电网提升工程,推动农村燃气微管网建设,升级改造农村通信网络。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推行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完善农业资源环境管控制度,明确各地种养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实施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对受污染耕地、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在重点灌区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2.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庭院净化、村庄绿化、道路亮化、环境美化”的基本要求,以美丽乡村县乡整体推进为抓手,重点改善农民生活设施条件,美化村庄环境。实施道路通村(组)入户工程和“点亮乡村”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彻底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以及水体引排和自净能力,营造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到2025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0%以上。
3.广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要求,选择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村庄,分类打造成为山乡风味浓厚、充满发展活力的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在五溪大地上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到2025年,建设40个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20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1.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农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分工负责、有序运行的乡村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农村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农村党组织制度建设与保障机制,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深化和推动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相统一,完善“四位一体”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引导农民学法用法守法,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建设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
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速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积极争取国省层面更多政策支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突出抓好产业衔接、政策衔接、服务衔接,延续、拓展、提升“五级书记一起抓”“四支队伍集村部”等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2.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巩固提升“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机制,进一步推进小额信贷、股份制合作、“互联网+”等生产新方式,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兜住民生底线,规范管理公益岗位,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促进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决就业,保障这些群众基本生活。
3.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五溪人才行动计划”,实施乡村人才引进、培养和聚集工程,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加大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有所为。着力培育新时代职业农民,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农业类高端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农村带头人,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发展新乡贤队伍,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实现乡村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深化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三社合一”实现方式,加快构建农村新型合作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结合。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把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科学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保县域范围内相关政策基本一致。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推进集体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五年行动,彻底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3.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和规范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权,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模式,引导有稳定非农就业收入、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的农户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支持农民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财产权入股发展农村合作社,在符合“一户一宅”规定和相关规划前提下,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严禁违法违规买卖农村宅基地和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所。
4.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树立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等值化。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尽快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渠道,实现农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衔接湖南省“百企千社万户”农业升级工程。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工商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国内知名、省内著名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牵头发展合作社,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加快示范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农民参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品牌创建,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引导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引领小农户对接市场。到2025年,全市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60%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0家;家庭农场达1万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50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600家。
2.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支持村集体与供销社合作开展惠农综合服务。鼓励村集体以入股或参股、租赁和流转等形式,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采取入股或参股新型经营主体、村与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扶贫开发等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组织。
3.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优化金融支农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培育壮大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促进协同创新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和农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农业装备产业,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提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农村升学、参军、在城镇就业居住、举家迁徙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加快户籍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不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市民化成本机制。推进居住证全面覆盖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健全城镇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TC)
怀化市县域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优化县域经济产业布局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优化县域经济产业布局。结合各县市区的产业基础和相关规划,分类指导怀化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县域优势,补齐县域短板,激发县域活力,以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创造出比较优势,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县域经济重点产业布局
县域经济重点产业布局 |
沅陵县。作为怀化资源大县、“湘西门户”,优先发展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加工两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积极改造提升水电、风电和矿产两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全省能源基地和黄金生产中心。
辰溪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依托云箭集团,积极发展以孝坪兵工小镇建设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
溆浦县。立足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及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麻阳县。作为农业大县,依托麻阳富硒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等产业。
新晃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及现有工业基础,重点突出发展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芷江县。依托芷江鸭、冰糖橙等资源优势以及华晨电子信息产业园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
鹤城区。作为怀化市主城区,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城市消费市场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医药健康、装配式建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等产业。
中方县。依托丰富的农林、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以及中铁五新铁路专用装备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轨道基建及配套、装配式建筑、绿色食品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洪江市。依托杂交水稻、特色水果、中药材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等产业。
洪江区。充分发挥洪江高新区(洪江区)作为全省三个专业化工园之一的平台优势,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
会同县。发挥会同县作为全省最大的竹木生产加工基地的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及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配件、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产业。
靖州县。依托靖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靖州茯苓、靖州杨梅等品牌优势,重点发展以茯苓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杨梅、山核桃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以耐火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及以竹木加工为代表的森工产业。
通道县。依托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风能发电、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工业智能制造等产业。 |
资料来源:怀化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2.推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基础,依托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到2025年,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形成定位清晰、功能突出、梯次发展的特色小镇发展格局,科学布局和打造培育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活而新”的特色小镇,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动力。
特色产业小镇培育计划
特色产业小镇培育计划 |
打造“示范引领”型特色产业小镇。大力建设已纳入国、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的中方桐木葡萄沟特色小镇、靖州坳上杨梅小镇、靖州渠阳茯苓小镇、洪江区古商城文旅小镇、通道皇都侗歌文旅小镇,将其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保护传承、产镇融合发展等方面经验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典型。
建设“重点培育”型特色产业小镇。重点培育怀化市文化科技融合创意小镇、溆浦北斗溪民族风情特色文旅小镇、溆浦思蒙湖湘风情文旅小镇、“通道转兵”红色文旅小镇、沅陵官庄茶旅特色小镇、芷江县芷江镇侗情和平小镇、芷江三道坑镇飞虎森林康养小镇、靖州锹里苗族风情小镇、辰溪孝坪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鹤城黄岩生态旅游小镇、洪江市岩垅柑桔小镇、会同高椅古民居特色文旅小镇、会同坪村红色军旅特色小镇、新晃波洲康养小镇等基础较好的特色小镇。
发展“潜力挖掘”型特色产业小镇。着眼中长期发展,聚焦我市现代商贸物流、生态文化旅游、中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新材料(化工)、装配式建筑、先进桥隧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深入挖掘我市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谋划若干个工业、农业、文旅、商贸物流、康养等类别特色小镇。 |
资料来源:怀化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3.大力发展庄园经济。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运行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家庭农场;支持有条件的县乡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着力抓好鹤城九丰、新晃绿丰、山下花海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农业公园。大力发展“农业+文教、旅游、休闲、健康”新模式,建设具有浓郁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加快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打造以农事采摘、农家乐民宿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建立适合新媒体消费时代的美丽经济产业带,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制订出台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实施意见,支持现代农业庄园享受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县域经济发展等有关政策,加强对庄园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到2025年,以千里沅江、百里画廊为依托,创建100个高标准现代农庄、家庭农场项目,每个县市区创建5星级休闲农庄3家以上,争创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投资定位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