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旅游产业竞争力
擦亮仙山、秀水、汽车城三张名片,优化“两区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现代游、汽车工业游、乡村民俗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康养游,打造文旅康养休闲胜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大旅游产业与文化高度融合,综合收入、游客接待量和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十三五”实现“三个翻一番”,真正成为全市第二大战略支柱产业。
一、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动向预测》显示,立足“生态、人文”主题,强化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和产品开发,采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集团化发展方式,形成结构合理、联系紧密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优质资源,形成“环城游憩带、汉江生态文化旅游带、竹房绿色度假养生带”三大联动带,整合全域优质资源,串起全域景点。围绕“武当秘境”山地度假游、“水润丹心”水上休闲游、“寻踪探秘”特色森林游、“时尚车都”汽车工业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主题精品线路,有机串联起特色景区景点。培育商务会展游、体育运动游、摄影写生游、温泉养生游、主题公园游、智慧科技游、低空飞行游、实景演艺游、红色教育游、自驾房车游等多元化创新旅游产品,构建美食、美宿、美行、美景、美娱、美购“六美”旅游产品矩阵。优化旅游场景设计,提升游客驻留体验、演出体验、艺术体验与观赏体验。完善旅游交通重要通道,构建外联内通、快进慢游、便捷转换的旅游交通体系。依托高速公路和国道打造“两横两纵”风景道体系和风景带景观,完善沿途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公路建设等级和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进旅游强县名镇名村创建。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十堰段)建设。健全旅游服务枢纽、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重点打造武当山西站一级旅游集散枢纽。完善文旅业态标准体系,对旅行社、景点景区、酒店饭店等实施动态等级评定。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提升旅游景区专业化运营水平,通过引入国内外优秀运营开发商,探索以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和智慧运营,实现“一部手机游十堰”。
二、深度开发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拓展武当山景区旅游空间,加快景区重要设施的升级改造和资源载体的有机更新,积极开发山下水域、城镇和村落等可利用旅游空间。健全道茶、道医、武学、艺术、香道、道家文化等文化体验系统,在山上山下统筹布局共享居住、研学体验、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文化创新等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武当山景区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产业链。深度挖掘汉水旅游资源,加强丹江口水库与山地度假互补开发,联动丹江口大坝、湿地公园、沧浪海等景区打造国家5A景区,打造养生度假、风情游览、低空飞行、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沿汉江文化百里长廊,大力开发特色平台和特色街区,引入培育自驾营地、极限挑战等特色载体项目。打造丹江口水上旅游名城、中华爱城-七夕爱谷、堵河山水休闲、秦楚民俗乡村旅游等一批特色旅游集群。推进武当山中华传统文化园、欢乐世界、汉水九歌、堵河生态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南部三县生态资源协同开发,打包南部三县乡村区域建设国家乡村公园,探索生态红线区域打造国家公园,建设“魅力车城”旅游综合体和近郊路游公园。根据全域生态承载力适度发展以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积极开发山野运动、森林氧吧、生态茶吧、生态餐厅、生态住宿等场景。依托特色古镇、特色街区和重点景区,大力培育夜游经济产业,建设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三、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力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拓宽文化价值的实现渠道,培育文化产业新亮点,打造旅游发展新引擎。推进“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汽车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积极参与央视“灵秀湖北”整体形象宣传,推广“十堰,一个人人称道的地方”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品牌IP矩阵。充分利用特色知名节日、重大旅游活动、旅游IP打造和新兴传媒、智慧旅游等途径,扩大重点文旅品牌的知名度。争取承办世界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国际汽车博览会、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赛等国际化品牌赛事。充分利用文博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原创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转化生产、推广销售的扶持。重点支持以绿松石、米黄玉、鸡血石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开发,大力推进以绿松石为主体、融国内外各类珠宝玉石雕刻、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玉石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国际绿松石之都”。打造特色文创系列品牌,设立特色文创产品示范店,依托知名电商平台打造“十堰文创”线上销售网络。
“旅游+”发展工程
“旅游+”发展工程 |
“旅游+文化”工程。深度挖掘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以生活体验、旅游演艺、风情游览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旅游+创意”工程。以武当山、郧阳古城、郧西上津古镇和五龙河以及竹溪山泉溪舍、房县西关印象、竹溪桃花岛、竹山绿松石小镇等特色景点、平台为重点,推动影视、动漫、传媒、演艺、设计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建设香格里拉绿松石交易中心,线上以淘宝珠宝直播基地等国内知名平台为主,线下打造毛料、加工、雕刻、镶嵌、成品展示为一体的集散交易中心,配套餐饮、旅游、住宿,以茅箭区为中心带动全市绿松石产业健康发展。 “旅游+康养”工程。面向中老年康养,以养心、养身为特色,大力发展道家康养、森林康养,吸引知名康养连锁和医疗机构入驻,大力发展智慧康养,推动主客共享、旅居一体式发展。 “旅游+农业”工程。推动农村种养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特色农庄、主题农园、农活体验基地、乡村旅馆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采摘经济、农家乐经济。 “旅游+智能”工程。积极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在线直播、远程游览等,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科技水平。 |
资料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