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夯实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特色化、多样化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动向前瞻》显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优质粮油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特色粮油基地建设,增加优质绿色粮油产品比重。大力发展有机、绿色蔬菜,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和汉江百公里林果长廊,建成国家或省级“特优区”,争创国家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扩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优质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加强郧西马头山羊、丹江翘嘴鲌、房县黄酒等地标产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创建农业现代化载体。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两带一园”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水果、食用菌、生猪、黄酒、木本油料、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五个一批”,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35”工程,即:用5年时间,全市重点培植20家细分行业领军企业,20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0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辐射带动50万农户增收。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建设丹江口市水产业、郧阳区环水有机农业、房县地标农业、竹溪有机农业、竹山和郧西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优势种养业成片集中生产。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农业。形成一批重要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建成一批单个产业规模在万亩以上的专业化原料生产基地。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壮大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创全省农产品加工大县。拓展和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新型流通业态,加快构建跨区域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村电商支撑体系。
提升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以茶叶、林果、水产等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质量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开展“两品一标”认证,聚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地理标识产品及商标。实施品牌整合提升工程,聚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知名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域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二、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托管代耕、规模流转、入股经营等新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形成龙头企业梯队。实施农民现代化培育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专业人才、就业创业能力和道德文化素质。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组织,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与农户利益共享,争创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围绕“61”特色产业,重点培育3-5家行业领军企业。围绕茶叶、食用菌、生猪、水果、黄酒、木本油料等六大重点农业产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年主营业收入过1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主营业收入过5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30家,主营业收入过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60家,规上农业企业300家以上。
三、提升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攻关,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健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有序扩大农产品追溯管理范围,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流通等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推进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跨境传播。
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鱼塘及设施渔业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170万亩高标准农田,每年改造老基地15万亩以上。开展绿色农田建设试点。加快推动现代化茶园、果园等建设。大力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优质农产品比例提高到80%以上。提升农村水利服务种养实效和防洪排涝安全水平,推进农村道路特别是备耕路网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装备改造升级。
四、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化服务扩面、提档、升级。
培育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鼓励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污染治理等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环境治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品等农业绿色生产、加工与流通。加快市场开发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以加快特色农产品及“菜篮子”产品流通为重点,建设不同类型的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建设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点设施配套。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初步形成以华西、佰昌农产品物流园区为龙头,县(市)和重点乡镇农产品集贸市场为支撑,集农产品产地批发、贮藏保鲜、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于一体,辐射毗邻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
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 |
茶叶产业链。加快建设“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到2025年,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竹溪、竹山、房县三个县达到8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80亿元)。 食用菌产业链。积极融入全省、国家香菇产业集群建设,到2025年,全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达到3亿棒,房县、郧阳区成为全省香菇产业强县,竹溪、郧西、竹山成为全省香菇大县,全市食用菌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80亿元)。 生猪产业链。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强市建设,到2025年,全市生猪年出栏达到260万头,生猪屠宰和加工能力位居全省前列,郧阳区、竹山、房县成为全省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60亿元(加工产值80亿元)。 木本油料产业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大市,到2025年,全市以橄榄油、核桃油、牡丹油、油茶等木本油为主的生产基地达到15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60亿元(加工产值30亿元)。 水果产业链。实施水果产业振兴工程,重点建设丹江口库区优质柑桔产业带和秦巴武当山区猕猴桃原产地产业带,到2025年,全市柑橘、猕猴桃基地面积达到60万亩(柑橘40万亩,猕猴桃20万亩),水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黄酒产业链。打造全省第一黄酒大市,到2025年,以房县、郧阳区为主的黄酒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8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 实施精品名牌打造工程。彰显山区农业比较优势,高举绿色有机农业旗帜,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开发力度,到2025年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品牌达到150个,有机农产品品牌达到50个。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强化品牌资源整合,每个重点农业产业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在全市统一打造武当山茶、房县小花菇、武当山珍、武当蜜桔、黄酒、橄榄油等区域公用品牌,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十堰市农特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制定主导产品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开发特色产品,打造高端品牌,用品牌化推进农业标准化,用标准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
资料来源:十堰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