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景德镇市珠山区城市品质提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老城区更新改造

坚持城市为第一位工作,巩固深化“双创双修”成果,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充分彰显“美景、厚德、镇生活”的独特韵味。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落实“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要求,实施城市保护更新行动,加强老城保护,加快新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构建城区发展新格局

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程。重点围绕“一轴一中心、两河两片区”空间规划布局,形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域发展格局。坚持以珠山大道为轴,注重用项目带动,把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串联起来;以珠山发展中心为核心,加强东片区综合商业文化圈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珠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启动南河、昌江水系生态修复,全流域提升昌江、南河水环境和两岸综合环境;建好高铁商务区(珠山新区)、陶源谷艺术景区核心区,突出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

二、加快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区道路微循环建设,打通断头路和次支路。实施交通“微创手术”,改造辖区内主要拥堵节点,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强对失管、弃管道路的监督管理,加快代征代建道路的移交,提高道路养护水平,道路完好率达到市级标准,道路规划基本实现率达到90%。

三、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推进珠山区地下管线改造,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提高安全供水能力;完善城市高压配电网结构;消除老旧燃气管网运行隐患,增加燃气供给能力。加快架空线入地,加大御窑厂周边支路架空线入地和梳理工作,具备入地条件的支路、小巷通信架空线全部实施入地;基本实现全区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推进电力架空线入地工作。循序渐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城市功能体系,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四、打造“五美”乡村

落实《珠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方案》,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加快“五美”乡村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推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发展。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统筹规划,巩固完善政策落实。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持续推进“三个三”模式,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互动,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优势,集中资源资产,把闲置资源资产发挥作用。提升农业景观价值和休闲度假功能,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文旅、教育、康养的产业有机融合。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全面促进人的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城市化和治理模式的城市化,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生、良好家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解决贫困长效机制。重点实施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解决南河城区段的防洪内涝问题,提升水环境治理工作条件。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以保护传承景德镇历史文脉为主线,统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老城保护和有机更新。

一、加强老城区更新改造

全面开展老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制定老城区更新改造标准和指标体系,选择具有突出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重点地段,通过高标准改造、小规模更新及综合整治,使珠山区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瓷都传统文化的传承典范、历史见证、和谐街区及活力地区。多种方式推动老城区全面复兴,完成老旧里弄保护修缮,全面完成御窑厂历史文化展示区保护修缮工作;恢复中渡口历史风貌,打造瓷都市井民俗展示窗口。结合人口疏解、功能优化、环境整治,集中恢复一批里弄、古宅老院传统风貌,原汁原味体现老景德镇衣食住行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二、提升老城区生活环境

按照全覆盖模式要求,对照“双创”工作的相关标准及要求,对全区背街小巷及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坚持“统一规划、以线代面、成片推进”,逐步完善给排水、消防设施、环卫设施、道路、路灯、绿化、安防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水通、路平、墙美、灯亮、线齐、窗明、畅通”。注重保留里弄小巷的历史遗迹、突出景德镇文化特色,打造一批精品里弄。

三、综合利用城市空间

坚持文物保护优先,加快完成非文保区内的文物单位腾退。努力拓展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城中村遗留地块及城市边角地补充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城市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引领,奋力推进市容提档、秩序优化、环境改善、功能提标、品质升级,打造城市管理珠山品牌。

一、推进科学化城管建设

以深化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快建设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大城管”格局,发挥好城管职能作用,理清部门管理边界,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构建权责明晰、体制顺畅、服务利民、管理高效的城市管理执法机制。进一步完善城管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严格日常考核,强化约谈制度,注重整改时效,充分发挥考核在城市管理中的导向激励作用,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质提升。优化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构建多维度、立体式城市管理工作宣传网络,积极弘扬城管社会正能量,构建共建共管共享城市管理体系。

二、推进精细化城管建设

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推动城市精细管理全覆盖。推行标准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综合规范管理标准体系,让城市管理全过程“可衡量、可操作、可监督”。落实常态化环卫保洁管理,实现保洁“全覆盖、见本色、常态化”,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开展城市管理示范路建设,打造一批餐饮油烟治理、门前三包等城市管理示范路。结合推进陶瓷、餐饮特色街区建设,打造“一街一景一特色”城市管理服务品牌,推动城市管理向背街小巷、社区延伸,破解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升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同时,借助“城管+”模式,探索“城管+N”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管理新模式。

三、推进法治化城管建设

按照“依法从严”原则,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水平。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按照城市管理相关法规规章,针对城市管理脏、乱、差问题及短板环节,以“专项整治执法行动”为抓手,强化主次干道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巡逻守点,开展违法早夜市、乱摆乱设、立面广告、农贸市场、公共设施乱建、“牛皮癣”、集中整治摊贩乱摆乱卖、临街乱搭乱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广告招牌乱张乱设等城市管理乱象,改善市容秩序。

四、推进人本化城管建设

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性分类,提升垃圾分类群众参与率、投放准确率,提升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实现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持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及循环利用,打造线上线下废旧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平台,变废为宝。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深度清洗降尘,强力推进渣土扬尘、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垃圾、违规夜市和露天烧烤等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持续推进“环境整治+公厕革命”。落实硬件规划建设,垃圾细分4类n种,原有环卫设施需要升级完善,其中垃圾收集点(屋),垃圾中转站,垃圾分拣中心等配套设施选点建设管理。加强垃圾分类相适应(地方)行政法规体系建设,建设一套适应垃圾分类可回收体系,理清有害垃圾收、运、储、处置经费来源等工作规范,从垃圾资源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向无废城市目标纵深发展。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城市文明主题宣传活动,对基层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积极传递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念。提炼珠山创新精神、文化特质,使之成为全区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激发干事创业的热切愿望,汇聚全区奋力拼搏的精神力量,形成投身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市民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

大力倡导民主、文明、和谐、爱国、诚信等道德规范,增强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思潮,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全区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丰富全区奋发进取的精神世界。注重市民精神需求,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文化人,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

(一)基础设施建设

1.启动东片区商业中心建设发展计划,打造城市“副中心”;

2.完成180条背街小巷改造,实现背街小巷改造覆盖率达到100%;

3.完成15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4.完成现有6000户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

5.新建道路5条,改造道路20条,完成城市路网;

6.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程,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7.推进景德镇高铁北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二)乡村振兴

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打造完成21个新农村建设点;

2.完成三宝国际瓷谷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建设项目;

3.持续推进“三个三”模式,推动洋湖村、昌江村等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水利工程

1.实施南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昌江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2.推动水坞口小(2)型水库建设;

3.启动昌江河百里风光带(珠山段)中心城区综合治理项目。

(四)补短板工程

1.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推进方家山及南河片区、昌江村等内内涝点整治工程建设;

2.强化城镇排水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铁商务区、御窑厂片区、东片区等排水系统建设。

资料来源: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未来商机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我国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 2024年1-8月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 开工率达到77.8%

从改造小区数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数量由3.9万个增长至5.4万个,而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万个,开工率达到77.8%,其中江苏省开工率最高,达到了106.7%。

2024年10月16日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我国智能门锁行业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2024年H1线上渠道零售量同比增长22.7%

从零售量来看,在2021年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1870万套,同比增长3.6%;2024年H1我国家用智能门锁行业全渠道零售量为896万套,同比增长4.80%。

2024年09月26日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我国建筑安装行业总产值持续上涨 相关政策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建筑安装是指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将各种材料、器具或设备安装到特定位置并完成固定、接线、接管、试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2024年08月10日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产需量呈下行趋势 环保治理为政策方面主基调

产需量来看,2023年我国卫生陶瓷供需产量延续下行趋势,产量约1.64亿件,较2022年下降8.0%,主要产区开窑率低于2022年,需求量较去年也有所下降来到了1.23亿件。

2024年07月16日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 相关政策主要以鼓励类为主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2024年06月28日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双碳”目标下政策持续利好 市场主要存在四大进入壁垒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室内外能量交换热阻,以减少供热系统、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

2024年06月26日
我国地暖行业:安装面积逐年增长 水地暖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超80%

我国地暖行业:安装面积逐年增长 水地暖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超80%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2022年我国地暖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81.05亿元,其中水地暖市场规模约为397.3亿元,占比为82.59%;而电地暖市场规模约为83.75亿元,占比为17.41%。

2024年06月13日
我国纤维板行业:单线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山东省生产能力排名第一

我国纤维板行业:单线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山东省生产能力排名第一

具体从各省市情况来看,截至2023年底我国纤维板生产能力排名第一的省市为山东省,生产能力为636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6条;其次是为广西省,生产能力为592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4条;;第三是江苏省,生产能力为504万立方米/年,生产线数量为32条。

2024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