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
优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倍增计划,重点推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人力资源和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领域发展,增强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流程优化、物流配送、决策咨询、市场开拓等领域对产业提升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构建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服务先进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引进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骨干企业,建立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发展信息服务业,构建涵盖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工业APP等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云服务、大数据、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和咨询服务业,建立涵盖信息咨询、产权交易、检索咨询、教育培训、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经济管理等高端领域的人力资源和咨询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会展业,整合会展资源,引育一批专业会展机构和品牌展会,完善线上展会平台功能,打造“无锡名品”数字展厅。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体系,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服务理念、经营模式和科学技术,提升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商贸餐饮、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涵盖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数字文化等重点领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提升发展旅游业,构建全域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业,充分利用山水、医疗、康养资源,高质量构建全产业链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健康养老服务基地。
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依托“互联网+制造”模式,鼓励制造业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互联网转型。推动服务业制造化,鼓励服务业企业深度嵌入制造业全产业链,提供高端科技研发、现代供应链、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现代物流等功能服务,提高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加快“两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智能工厂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军骨干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综合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两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圈。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各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突出主业、提档升级,争创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园、西站物流园、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集聚区,无锡(国家)软件园、惠山软件园等信息服务集聚区,山水城科教产业园、锡东新城商务区等科技服务集聚区,宜兴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文化创意园区,古运河文商旅集聚区等旅游休闲园区。推广江阴市、滨湖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经验,开展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服务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举措。到2025年,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家。
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借助新发展格局建设的有利契机,支持企业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同时,加强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建设,提高市场化、国际化、资本化水平,培育一批生产服务型、销售管理型、决策运营型、科技研发型等功能性总部企业。发挥本土总部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培育形成一批市场前景广阔、规模效益明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航母级总部企业。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总部企业,鼓励在锡外商企业总部化发展。推动总部企业集聚发展,推动太湖新城金融商务街区、锡东新城商务区等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鼓励龙头型总部企业建设“园中园”。到2025年,经市级认定的总部企业数量达到80家。(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生产性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