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合理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纪念馆),乡镇(街道)、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6座(其中国家三级博物馆达2座),建成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陈列室)4个,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部颁三级馆标准,新建或改(扩)建市级图书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城市书房、青工文化驿站、文化院坝、村史馆等新型阵地为补充,鼓励在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农家书屋借阅服务点,打造城市阅读、社区阅读空间,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建成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1个。
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重点题材,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戏曲传承传习,创排反映内江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文旅融合的大型剧目。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活动,实施网络文艺作品创作和传播计划。加快建设内江大剧院等重点项目。支持申报国家、省级评奖和艺术基金,出台《内江市精品文艺创作奖励扶持办法》。鼓励创作一批精品主题电影和电视剧,推出一批重点出版物。鼓励支持国有和民营文艺团体创作生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时代精神,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戏剧、舞蹈、音乐等作品。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力度,扶持文化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支持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新文艺业态、新文艺聚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培育一批内江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加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开展基层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行动,实施“互联网+全民艺术普及”“互联网+全民阅读”“互联网+中华文明”工程。
推动市县媒体融合发展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加大互联网主阵地投入,推进市县媒体融合“一张网”建设,开展媒体深度融合示范,培育全市特色新媒体品牌,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对外拓展传播渠道,大幅提升聚合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培养一批全媒体采编播管人才。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进一步优化全媒体采编网络和工作流程,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推进报、广、台、网、微、端“六位一体”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增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功能。深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领域改革,激励专业人才职业化发展。
培育做强现代文旅产业
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载体
推动出版印刷发行、广播影视、演艺文博、文化装备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鼓励发展创意设计、网络视听、电子竞技等新兴业态,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加强对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范长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管理,突出文化内涵、主导业态,引导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加强文化消费场所建设,加快资中磐石玩偶城、“牌坊里”特色文旅创意商业街区等文旅消费园区建设。推动优秀文化资源跨界融合,推动“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康养”“文旅+体育”等融合发展。
全面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加快推动“城市变景区”,加强城市景观打造和休闲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特色街区和中高档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打造夜间观光游览线路,支持旅游住宿业特许连锁经营和品牌化经营,积极培育夜经济、民宿集群等新业态。依托文物古迹、历史遗迹、非遗资源、工业遗产、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餐饮等资源,瞄准成渝“周末经济”,做精做优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乡村之旅、研学之旅等特色品牌。加快实施旅游畅通工程,着力解决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点与交通干线连接线“最后一公里”的通达问题,探索开通旅游客运班线、专线,着力推动实现“城景通、景景通”。着力完善公共咨询导览服务,加快融入“智游天府”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开放性平台。加强内江城市形象宣传,设计内江城市形象标识,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内江精品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活动推介力度,树立内江全域旅游品牌形象,2025年,全市国家A级景区数量达到50个,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达到10个以上。
内江市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资料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
加大文化旅游交流力度
建立完善文化交流工作机制和合作机制,深化与渝西、川东和川南等毗邻地区、城市的交流合作,组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广联盟。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参加重庆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旅交会,建设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川南文化旅游营销联盟赴成渝地区开展专题推介活动。联合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高水平开展海峡两岸张大千书画艺术交流活动,成立范长江新闻专业研学基地,联合举办特色文旅节庆、艺术创作、商品展会等交流活动,强化“土陶”“夏布”“石刻”等非遗文化交流力度,提升川渝两地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
1.万达·内江文旅城。按照“一湖一镇一园”的功能布局建设,汉安湖:占地260亩,以桐麻沟水库为资源依托,打造观景平台和音乐喷泉等设施,设置水上游船、水面摩托艇、夜间画舫、夜间垂钓、水上运动和亲水娱乐等项目;文旅特色小镇:夜内江小镇沿湖展开,总长近1.5公里,针对夜生活规划布局主题游乐、非遗文创、川味美食等,设计了苌弘、大千、汉安、石坊、十贤5个极具内江特色的文化广场,并将适时开展各类文旅活动;体育公园:占地250亩,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最大的城市体育公园,沿街沿湖设置5公里长的慢跑道,后期规划发展各种赛事活动等。
2.“一核、三区、一带、一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项目。“一核”即中心城市核,建设巴蜀“慢旅游”休闲城。依托张大千书画艺术国际影响力和“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规划建设张大千国际书画文创园。依托曾家大院、千年龙门老街,打造巴蜀糖文化体验博览园。依托黄鹤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通用航空小镇。深度挖掘“椑木古镇”蓉城第一关文化内涵,串联巴蜀两地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甜城大卷”文旅项目。以传承和弘扬“中国杰出新闻记者”范长江文化为理念,整合赵家坝、都堂坝文旅农资源,建设范长江文化旅游度假区。“三区”即建设巴蜀石牌坊文化传承旅游区、巴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和巴蜀穹隆康养运动旅游区。以隆昌市青石资源和省级非遗青石雕刻技艺为主线,融合重庆大足、资阳安岳石刻雕刻技术,深度挖掘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鬼市文化,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国际石文化、客家文化研学基地,建设巴蜀石牌坊文化传承旅游区。加快推进资中县博物馆、文庙维修与文武庙复原陈展、木偶展演中心等为主体的资中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和资中辖区37公里沱江河流域岸线的沱江新画廊建设,打造巴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整合威远县大小老君山、慈菇塘等资源,建设威远穹窿·老君山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船石湖运动小镇和工业遗产研学基地,打造巴蜀穹隆康养运动旅游区。“一带”即沱江生态绿色旅游观光带。“一环”即依托成渝高速、隆纳高速、成自泸赤高速以及资威快速路所形成的区域旅游快速环线通道。
3.内江海玛文旅啤酒小镇项目。项目净用地面积1412亩,建设为以德国啤酒文化为主题兼融“甜城”糖文化的文旅风情小镇,主要包括高端精品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啤酒博物馆、演艺中心、啤酒广场、巧克力梦工坊、主题休闲公园、甜城记忆博物馆、K12国际学校等。
4.内江市公共文化服务PPP项目。推动内江大剧院及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总投资7.28亿元,内江市大剧院用地面积20179.83平米,总建筑面积32615平米,建设内容包括歌剧院、多功能厅、售票厅、休息厅、排练厅、艺术展览区、舞台附属用房等。综合档案馆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4211.21平米,建筑规划面积34060平米,建设内容包括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党史方志馆、地籍档案馆等。 |
资料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文化旅游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