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聚力建体系、育集群、强主体,加快五大支柱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转型,培育1个千亿产业、2个五百亿产业、2个三百亿产业,构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领力量。聚力实施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发展“一号工程”,推动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射洪锂电高新产业园培育成为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构建“三园一区、全域配套”锂电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强做响中国锂业之都。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电路、应用终端及软件信息服务等为重点,打造全国一流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建设西部最大的电子电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机械和装备制造产业,突破发展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工程机械产业,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项目,多元发展酒类及饮料、肉类罐头、休闲食品、食用植物油等产品,打造成渝地区绿色食品供给基地。加快发展绿色化工产业,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重点,依托我市化工产业基础和天然气资源优势,大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完善绿色化工产业链,形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实现油气转化利用,力争再造一个天然气净化厂。抢抓“气大庆”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
五大支柱产业发展重点
五大支柱产业发展重点 |
锂电及新材料产业。支持天齐锂业、盛新锂能、四川新锂想、四川裕能为代表的企业做大做强基础锂盐,规模化生产高纯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纳米级磷酸铁锂等产品。支持蜂巢能源、新锂想、绿鑫电源为代表的企业发展动力锂电池组件、电池管理系统等应用产品。支持四川江淮、四川路桥为代表的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回收项目建设,形成从关键材料生产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加快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支持鸿鹏、苏博特、晨光博达等新材料企业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环氧乙烷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力争锂电及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支持志超科技、英创力电子、广义微电子、创维电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遂宁康佳电子科技产业园、恩彼特智能制造、上达电子(遂宁)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OLED、穿戴式终端等新型显示和高端产品。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以盛马化工、美青化工、久大蓬莱盐化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培育石油炼化与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盐化工产业链、环氧乙烷产业链等,发展高分子材料、生物蛋白等深加工产品,推进盛马三期产品结构升级改造、美丰高分子材料、久大蓬莱盐化矿山资源置换和开采等项目建设,力争绿色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 机械与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四川江淮中卡和新能源轻卡、成工重工工程机械、四川潮汕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飞亚曲轴、富士电机、德爱鑫玛等企业配套发展,支持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专业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机械与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 食品饮料产业。以舍得酒业、高金食品、美宁食品、喜之郎、阿宁食品、正大畜牧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加快推进众志创美肉类罐头智能化加工基地、凡是肉制品深加工产业基地、绝味食品西南生产基地、沱牌舍得酿酒配套工程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食品饮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 |
资料来源:遂宁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提升传统产业
实施品牌培育、品质提升计划,突出质量为先,壮大一批“遂宁造”品牌企业和遂宁制造精品。改造提升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造纸印染等传统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大节能环保工艺装备应用,实施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着力化解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培育壮大绿色建筑产业,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玻璃深加工产业,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水平,推广节水型印染设备及新型节能减排技术,提升纺织业工艺水平,打造高端纺织品。围绕造纸、皮革、家具、塑料等领域,加快企业扩能和技术改造,提升绿色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中高端产品。
强化优质企业培育
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集聚发展,围绕“5+2+1”产业体系,持续实施“企业倍增”和大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投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高质量企业。支持天齐锂业、四川江淮、沱牌舍得、盛马化工等龙头企业扩产扩能、做大做强;支持新锂想、盛新锂能、宽窄印务、成工重工、上达电子、王力门业等重点企业释放产能、加速提升。优化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生产效益优的中小企业,推动小微企业上规模。到2025年,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家、新增上市国有企业1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年产值3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0家,“专精特新”、高成长型和行业“小巨人”企业达到1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00家。
促进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各区域产业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加强产业跨区域协同,形成“研发在成渝双核,制造在中部遂宁”的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共建锂电及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挥要素成本、市场和通道优势,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成渝地区转移产业,建设成渝地区转移产业承接示范区。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支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提档升位、扩区拓园、创新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功能性平台建设,增强园区配套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园区动态管理机制,对有条件的园区和行政区域实行“政区一体化”管理制度。强化园区交流合作,创新“一区多园”“飞地园区”“合作建园”等模式,推动政策叠加和服务体系共建。完善市场化、社会化建园体制,推广遂宁经开区欧美产业园、射洪西部国际技术合作产业园等民办园区经验。到2025年,全市园区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布局
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布局 |
遂宁经开区。争创国家百强经开区、国家级绿色园区,做实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和四川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 遂宁高新区(直管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联合潼南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重点培育发展高端电子、智能制造、锂电配套、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遂宁高新区船山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锂电及新材料、天然气绿色化工产业,与阿坝州、浙江省东阳市、永康市共建“三方四地”飞地园区,加快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和临港产业园。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安居经开区。重点发展锂电及新材料、汽车与装备制造、天然气化工及综合利用等产业,联合遂宁高新区共同创建国家高新区,与潼南高新区共建天然气产业集群。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射洪经开区。支持射洪经开区扩区拓园,重点发展锂电及新材料、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 蓬溪经开区。重点发展先进材料、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线缆线束等产业,做响“中国门都”,打造先进材料产业园。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350亿元。 大英经开区。支持大英经开区扩区拓园,重点发展油气盐化工、绿色环保表面处理、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成遂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园区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
资料来源:遂宁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查与发展动向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