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科技引领,深入实施服务业“513”工程建设行动[29],加快构建“8+1”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促进新兴服务业态涌现和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现代服务业强市。到2025年,力争“8+1”重点服务业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以上。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
以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重点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科技服务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做强科技服务平台,重点探索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公共研发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领域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模式。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完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体系,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一体化建设,推进标准化仓储网点和城市统仓统配项目建设,构建城区及乡村终端配送网络。加快发展现代金融。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强化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新型金融等领域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支持银证保等金融机构来绵聚集发展,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强市,打造“升级版”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全方位推进电子商务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平台经济、数字零售、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深入推进县域电商产业发展,发展“电商+文旅+农特产品”等融合模式,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水平。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社区电商、网红带货等创新零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开展数字“绵阳造”示范。推动会展业发展。坚持以展览业为主、会议节庆为辅,打造“一核、三区、多点”会展业发展新格局。建设高新区城市商务会展核心区。引导科发会展公司开展多种经营,提高中国(绵阳)科技城会展中心营运水平。完善以绵阳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的场馆体系,提质改造会展场馆,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O2O、“云办展”模式,鼓励会展项目进行国际认证,推进会展业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转型、品牌化提升、智慧化应用、生态化发展。培育本土会展品牌,积极打造中国科技会展名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创新人力资源市场机制体制改革,提升人力资源产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劳动力招聘、劳务派遣、职业中介、行政事务代理等传统业态,发展人才测评、人才猎寻、管理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引进培育专业化骨干企业,打造川渝人力资源服务高地。深度开发城乡可转移人力人才资源,提升劳动者素质,保障一、二、三产业人力人才资源的充分供给。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
科技服务。聚焦平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等重点任务,开展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计划,制定落实《绵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21-2025)》。建设高新区、科创区、金家林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推广“融创绵阳”双创服务、两用技术交易、仪器共享、税鑫融等科技服务品牌。
现代物流。着力推进物流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城乡共同配送,培育国家级A级物流企业,壮大规上物流企业队伍。规划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区域分拨中心,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和城市功能提升,促进物流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快捷、高效、通畅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物流产业园和智慧物流中心等项目。
现代金融。加强金融机构的引进培育,推动绵阳商业银行上市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施推进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计划,力争上市公司实现数量倍增。
电子商务。建设代表性的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区,重点吸引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企业入驻,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加强信用服务、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广泛运用。
会展服务。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科技展,高水平办好科博会,重点支持绵阳国际汽车展、绵阳之春国际车展、农博会等本土展会做大做强,力争全市会展业规上企业达到8家。
人力资源服务。聚焦提升行业服务能级,推动人力资源诚信体系和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引进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加强绵碚人力资源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推动科技城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 |
资料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壮大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改善服务体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做大文化旅游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强龙头企业,壮大文旅经济,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和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康养等业态,建设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西部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医养为先、养老为要、医药为重的“三位一体”绵阳特色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康养小镇。提升商贸流通服务品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培育消费热点,发展远程定制、体验分享等消费新模式,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和川渝地区商贸副中心城市。全面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餐饮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 |
文化旅游。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动漫游戏、休闲娱乐、电影放映、文化演艺等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发展白马王朗、虎牙、小寨子沟等自然山水观光旅游,李白故里、大禹、嫘祖、文昌,三国文化和藏羌风情文化旅游,老河沟、蝴蝶谷等乡村旅游,仙海、罗浮山等休闲度假旅游,跃进路、两弹城等工业遗产旅游,推动旅游业发展繁荣。
健康养老。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养老与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特色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社会养老服务。
商贸流通。支持传统百货店以及符合改造条件的改造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商贸企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绵阳。加快建设江油青莲、武都,三台芦溪、西平,安州秀水等重点商贸镇。 |
资料来源:绵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推动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进培育总集成总承包、现代供应链管理等高端业态发展服务型制造,争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对接平台,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科技服务,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都市农业建设,建立农业科技联盟。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鼓励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标准化、智能化运行。发展农业体验经济新模式。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生产性服务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评估与投资规划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