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挖掘前沿招商功能
以上海和深圳孵化创业基地为依托,持续推行“创业研发在外地,生产制造在禹会”的模式,充分发挥“长三角”(上海虹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前海)招商基地作用,实现年孵化转移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10个。建成京津冀(北京)孵化创业基地。推进外地优势资源与禹会在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多向流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发挥禹投参股基金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基金的撬动作用,加强与国企、央企、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合作,在“基地+基金”模式助推下,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更多优质企业落户禹会,推动禹会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优化服务保障机制
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用好用活“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和聚集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推动硅基、生物基、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四送一服”,强化“三个一切”服务理念,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创新税收征管服务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动优质资源要素配置,把城市建设、高端医疗、优质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等融入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全方位建设,夯实配套基础,形成“创新创业环境优,才商云集竞自由”的良好局面。
招商平台项目
招商平台项目 |
长三角双创产业孵化基地(上海虹桥)。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禹会区和上海新微科技集团共同打造,推行“创业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禹会”的全新项目合作模式,把上海的科创资源优势和蚌埠的产业基地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孵化具有科技创新力的科技企业,既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线城市创业平台,又能快速吸引产业项目投资禹会,推动禹会区的产业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深圳前海)。基地作为禹会区企业走出去和大湾区企业请进来的前沿窗口,重点培育智能终端、传感器、5G核心器件、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高新产业,服务禹会区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助力禹会区筑牢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工业强区。
京津冀双创产业孵化基地(北京中关村)。结合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谋划在京津冀地区设立孵化基地,有助于禹会区进一步融入一线城市的发展脉络,整合资源,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促进老工业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
资料来源: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坚持发挥资本撬动作用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深度融合资本市场优势,完成禹投AA+信用评级,做大禹投集团投融资体量,壮大禹投整体实力,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业态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加大对外投资和参股合作,“十四五”期间禹投集团控股或参股1-3家上市公司,培育一批后备上市公司;加强与建筑行业国企、央企的深度合作,实施“提质创优”工程,力争实现本区建筑业企业资质突破,力争牵头建设的项目创建优质工程。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 |
禹投怡亚通供应链综合商业平台项目。搭建供应链综合商业服务平台,服务产业上下游企业,包括供应链服务(1+N)、采销及采销执行、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全球采销服务、政府采购等。
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支持禹会区内优势企业,兼顾其他地区优质新兴产业项目,并重点将其引导至禹会区。
蚌埠市禹会区和泰产业发展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领域和军民融合发展领域,重点支持航空航天装备、遥感卫星资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军民技术兼容性强、与国家安全关联度高的项目。
嘉兴科微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重点投资通讯电子及芯片、新材料、物联网、互联网、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嘉兴上创科微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专项股权投资。
北京元培科技创新投资中心。投资原始创新阶段项目,主要投资信息技术行业高端“硬技术”创新项目。
蚌埠安芙兰中小企业发展二期基金。基金主要投资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
资料来源: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招商引资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发展潜力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