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打造“大美兰溪”,持续擦亮绿色生态文明底色,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无废低碳”全要素美丽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打造全要素美丽生态环境。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逐步退出,城市建成区内化工、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有色金属等污染较重的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实施兰溪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推广绿色示范园区、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示范工厂,打造绿色制造体系。以解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臭气异味扰民、扬尘污染为突破口,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创建清新空气示范区,“十四五”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进有条件的重点行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25年,全市“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碳达峰”五大行动取得突破性成果,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完善全领域美丽治理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推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实施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制订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3.构建全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十四五”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开展水土保持、退化土地修复、水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推进各类孤立分布的保护区、绿色斑块有效衔接与贯通,为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留足合理空间,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打造由金华山脉-龙门山脉-千里岗山脉支脉-仙霞岭山脉余脉构成的绿色生态屏障,由兰江、衢江、婺江三江构成的三条主要生态脉络,由甘溪、梅溪等水系、自然山脉联通形成的七条网络状廊道,着力保护生态功能小区及生态功能链接节点,构建“一屏三脉络、多点七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
“十四五”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政策与举措
“十四五”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政策与举措 |
实施“蓝天行动”。深化扬尘污染综合管控,加强建设工地扬尘和道路、堆场装卸扬尘控制。实施工业炉窑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淘汰以煤炭(含煤炭制品)、重油及轻质柴油为燃料的工业炉窑或对其实施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改造。推动全市出租车(网约车)全面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实施VOCs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重点领域臭气异味治理专项行动、重点行业废气提标改造,强化移动源废气污染防治,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
实施“碧水行动”。持续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水处理厂清洁排放行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兰溪九个“千吨万人”以上水源地环境治理和规范化建设。工业集聚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出水稳定达到清洁排放标准要求。推进农业农村治理提升、河长制标准化管理提升。加快金属表面处理(电镀除外)、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砂洗等涉水行业整治提升。
实施“净土行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管理,建立完善耕地环境监测、重点企业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全市生活垃圾全面实现精准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清废行动”。立足于建设“无废城市”,推进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严格准入门槛,源头削减固废。健全回收体系,鼓励资源利用。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创建,推广“二次四分”垃圾分类方法的“兰溪模式”。规范固废转移,加强监管,防范环境风险。
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制定实施煤电、水泥、冶金等重点用能行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率先实现达峰。开展“零碳”政府机关、“零碳”会议等碳中和实践,推动形成崇尚绿色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
资料来源:兰溪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发展监测与发展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