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努力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率先高质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打造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高地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现代种养产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八业千亿”乡村产业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高粮、肉收储能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耕地非农化、遏制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加快构建“以规模场为主,中小型生态牧场为补充”的生猪生产体系,生猪自给率达到50%以上。大力提升现代种植业、绿色渔业和生态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水产、畜禽、茶叶、果蔬、林木花卉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扩大湖州湖羊等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力度。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支持建设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确保农产品流通有序、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实施产业提升“双千工程”,打造高能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创平台。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推广高效集约现代渔业模式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快“肥药两制”改革,率先实现县域全覆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模化主体全覆盖。深入实施品牌振兴计划,做大做强区县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建设。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农业科技孵化器等建设,提升发展市农业科研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业硅谷、科创高地”。提高科技、资金、青年以及乡贤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打造“两进两回”示范区。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开展高素质农民“万名培育计划”,支持返乡创业园、实习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等“双创”平台建设。
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深化“生产、加工、销售、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发掘农业与乡村新功能新价值,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康养、创意农业、乡村夜经济等美丽经济新业态。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农村经营体系,实施千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实施“一业一联”,建设一批产业农合联。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建立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加大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等力度,完善“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二)升级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地
建设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构建“1园4区多带”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空间布局,形成一幅展现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湖州新时代美丽乡村大花园新图景。推进区县争创省级美丽乡村标杆县,重点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3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00个以上、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39条,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三大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创建、智慧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推进美丽乡村景区化改造提升,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进具有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的人文乡村建设,实施和美乡风样板建设,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实现全覆盖。
探索建设未来乡村。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市建设,加快构建“1+3+X”数字乡村体系,全面深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个领域的数字化场景应用。实施“数字乡村一张图”工程,提升乡村整体智治水平。推进乡村设施数字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提档升级,推进数字电网、供水网、交通网建设,大力推广5G及相关应用。推进乡村服务智慧化,建成“乡村数字大脑”。打造农业智慧云平台、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农技云”平台等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实现区县智慧云平台全覆盖。推进未来乡村居住环境建设,创造适宜乡村人居环境的落地场景,打造新时代产村一体的新型乡村人居单元。
(三)深化城乡融合发展重点领域改革
健全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市民化,深化“人钱挂钩”“人地挂钩”等机制。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制度。深化农村权益有偿退出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单项成员权,构建合理的农村权益价值评估及补偿机制,加强退出农村资产用途管制,构建高效透明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
推进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深入推动现代农业经营、集体产权、农村土地、乡村治理等体制机制系统集成改革,争创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业“标准地”政策,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办法,有效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探索农民权益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村集体资产股权权能实现与活化机制,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和交易规则。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落实中央关于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有关要求。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衡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提升县域医共体,完善城乡医生双向交流制度。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完善教师流动保障机制,推动教师资源城乡双向流动。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制度统一和大病保险统筹。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康养联合体建设,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乡村振兴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投资定位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