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巩固提升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打造科技、教育、产业、人才、金融、政策、环境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开展前沿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攻关。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在光电子、精密仪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前瞻性、原创性、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积极承接国家“核高基”重大研发项目,争取国家更多支持。深入实施国家“大科学工程”,建成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长春光机所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实验中心,协调推动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落位我省。全面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争取更多“变革性关键科学问题”国家数学专项,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导向作用,推动学科交叉联合创新和区域自主创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前沿领域科技攻关项目
前沿领域科技攻关项目 |
长春高性能OLED发光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项目:掌握批量合成关键制备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材料体系。
高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芯片创新研究项目:完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材料-器件-系统-应用的全技术研究链条,突破高功率偏振稳定VCSEL芯片和高功率、小体积、高光束质量中红外激光技术等技术。
极紫外光刻光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极小像差反射式光学设计协同设计、精密光机结构、深亚纳米光学加工与检测以及极紫外多层膜技术,开展六镜极紫外光刻物镜研发与验证项目中元件面形检测研究。
余辉寿命可控高品质LED制造项目:开展余辉寿命可控发光材料、先进光功能构建及器件研究,最大限度提升交流LED产品性能,发展高品质LED先进制造设备。
稀土发光材料功能调控及光电器件应用研发项目:研究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等局域场调控方法,提升稀土发光强度,实现基于稀土发光材料的高性能光电器件,制备稀土掺杂的碲酸盐微纳结构光纤,构建高性能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
高性能微纳传感、探测材料与器件研发项目:系统研究新型光电探测器、可穿戴柔性传感器和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传感器,提高传感器和探测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
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项目:研制新一代半导体光电及存储器件,研制高效、高色纯度、宽色域量子点LED和激光器,建立光相变存储新机制。
长春百克冻干鼻喷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项目: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DelNS1系统表达新冠病毒抗原,生产鼻喷新冠疫苗。
高分子非线性流变行为的分子机理与性能调控研究项目:针对缠结高分子流体开展实验、理论、计算机模拟,提出相应物理模型,建立非线性流变学新理论。
高性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发项目:研发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的高性能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开发在降解的同时可实现原料回收的高性能、可循环利用高分子材料,发展新型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 |
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开展应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智能制造、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战略性先进材料、新能源、中医药、人参、主粮作物良种、农产品绿色生产等重点产业,以及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辽河流域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西部生态脆弱区功能提升等重大生态环境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立军令状”等市场化方式,明确近期、中期、远期任务,给予重点持续投入,集中力量攻克重点领域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开展种子荧光及活力分选技术、霉菌类粮食污染物检测技术应用示范。持续稳定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加大研究与试验开发(R&D)投入强度。
专栏2 应用领域科技专项
专栏2应用领域科技专项 |
智能制造专项:重点开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下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智能微纳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汽车模具仿生智能再制造生产线开发。
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专项:重点发展全固态激光雷达系统、全彩色超高清MicroLED显示器关键技术、高速安全激光通信技术、全光量子集成芯片及其制备系统、面向光通信应用的高速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研发及产业化和忆阻型类脑智能芯片关键技术研发。
战略性先进材料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支持新型OLED显示关键材料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生物降解二氧化碳基塑料(PPC),重点攻克高性能长寿命发光功能材料、高性能高稳定性空穴及电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发展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制造技术及其在汽车、轨道客车和风电叶片产品上的应用,加强聚醚醚酮树脂产业化及应用关键技术开发、变革性聚乳酸产业化新技术、无定形聚芳醚的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新型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的高值化应用。
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科技专项:全面分析土壤肥力退化成因,在关键技术、配套装备、区域性生产模式构建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粮食持续丰产高效的多目标协调统一。
主粮作物良种专项:重点研究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良种,获得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营养高效、抗逆等重要性状基因,创制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种质,培育突破性重大新品种,实现品种的全面更新换代。
人参产业战略提升专项: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加快种植模式转变及技术提升,加强产品精深开发。
农产品绿色生产专项:重点发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与耕地质量保育提升技术,农田面源污染修复技术,加强主要病虫害有效防控,发展水肥高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栽培技术。加快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高效利用工程化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适应特色生产的高效专用农机装备研发,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新能源高效利用专项:加强基于可再生能源转化的氢能高效利用,重点开展区域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与智慧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规模化应用、储能技术、智能管理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
重大疾病防治专项:重点开展心脑血管病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呼吸慢病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及诊疗防控网络体系建立,糖尿病精准诊疗综合管理体系建设,恶性肿瘤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及规范化诊疗体系建立,重大慢病转化医学支撑平台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
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专项。重点开展道地名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技术体系构建、中药材核心功效物质基础及食用安全性评价、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基于中医理论的健康产品开发、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
辽河流域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专项:重点开展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农村农业废弃物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流域水源涵养与岸边带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示范、流域资源优化与环境智慧综合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
西部生态脆弱区功能提升专项:重点开展吉林省西部典型生态系统演化过程、驱动因素与退化机理研究、地表水体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技术集成与应用、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集成及应用、草地生态保育与功能提升技术集成及应用、沙化土地农林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盐碱沼泽湿地“稻-苇-鱼-蟹”复合生态模式完善及示范、区域农牧产业结构调整与决策支持平台。
油莎豆专项:加强油莎豆种业自主创新,规范化栽培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加强生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油莎豆综合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 |
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前沿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优化省重点实验室布局,强化特色和学科交叉,推动创建精密仪器和装备国家实验室及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程仿生、深地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建设空间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设立长春应用化学国家研究中心,推进建设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长春光电国际创新园等国际合作平台。着力提升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城市轨道系统集成、玉米、大豆等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能力,推动创建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大规模星座遥感信息获取与集成应用技术、细胞治疗国家技术等3个创新中心,谋划设立吉林省应用物理中心,提高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国家、省两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
科技创新重点平台
科技创新重点平台 |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黑土地肥力、土壤障碍因子、农田生态系统等方向展开研究,解决黑土地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退化防治等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高速及特殊应用光电子集成器件、硅基光子学及光子器件集成、光电器件物理及微纳集成新工艺、微纳光电子与光电集成芯片、光电集成新材料和新器件等领域。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以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为代表的超硬多功能薄膜和单晶材料制备与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多种新型低维材料制备方法以及高压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汽车整车设计与理论、高效节能动力与传动、先进汽车结构与材料、人-车-交通系统与智能化、汽车电控理论与系统技术等领域。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无机合成与制备和组装化学的方法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的机制与理论、无机固体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等领域。—61—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超分子组装过程与机制、超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生物与医用超分子材料、可持续发展超分子材料、超分子识别与传感材料等领域。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复杂体系、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等领域。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信息和材料科学中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中交叉学科新方法等领域。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稀土及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清洁冶金技术、稀土化学生物学、稀土对生命和人类健康的作用和影响、稀土功能材料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功能材料。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以短波光学技术为核心的极紫外(EUV)光刻光学、深紫外(DUV)激光薄膜以及紫外、可见、近红外高端滤光片技术,引力与量子测量、海洋先进光学技术和应用光谱技术、新型二维材料等领域。
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振动噪声、安全控制、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四大领域。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高功率高光束质量激光芯片、中红外发光与探测等领域省部共建空间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空间目标光信息获取、精密检测等方向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光电信息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
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围绕轻质高强合金材料及制造、新能源及光电磁材料及器件、催化材料及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培育国际化高水平研发团队。
长春应用化学国家研究中心:开展应用化学原始创新、前沿探索、交叉应用以及孵化、生产,为吉林省石化支柱产业和新材料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和产业支撑。
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开展前沿引领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及颠覆性技术攻关,产出行业急需高端半导体激光关键技术,建成集技术创新、新技术中试、高端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半导体激光技术综合性研发基地。
长春光电国际创新园:建设微纳光学制造研发平台,创建中白国际创新中心,开展激光微纳制造等国际前沿技术联合研发与国际科技成果转化。 |
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完善区域创新布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智能工厂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研究》显示,创建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长春高新区和净月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转型示范区,巩固发展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地位。依托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打造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的“双创”生态,加快农业、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领域科技创新,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示范。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71—以玉米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为主导,突出现代生物育种、食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区。
打造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加快吉林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全省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白山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范例。建设白城高载能高技术基地,突破氢能制储、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化利用。推动吉林辽源、吉林梅河口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着力建设一批创新型市县,培育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
区域性创新高地
区域性创新高地 |
长春市: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高新片区重点开展医药、信息、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推动经开片区重点开展光电信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北湖片区重点开展航天航空、生物医药、信息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示范,提升长春服务和支撑国家科技自强自立能力。
吉林市:突出碳纤维、智慧农业、冰雪装备等创新发展方向,创建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四平市:实施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农产品绿色生产、农机装备、特种车辆等重大科技专项,建设新型汽车、新型农产品加工、农机和换热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农机产业自贸试验区、梨树农业科技园区。
辽源市:集中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技术突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我省南部区域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争创国家级创新转型示范市。
通化市:突出中药大品种、生物创新药、化学仿制药等品种研发和玄武岩、石墨烯、活性钙等新材料应用,集中攻关石油装备、冶金、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心,提升通化医药高新区能级,建设创新型城市。
白山市:突出绿色有机食品、医药健康、矿产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生态优良、文明富裕的转化路径,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松原市:突出农产品绿色生产、油页岩、油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效利用、查干湖流域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等重大科技攻关,着力将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白城市:突出新能源高效利用、氢能制用运储、生态脆弱区功能提升、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技术攻关,创新发展氢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建设高载能高技术基地。
延边州:突出中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研发创新,提升延吉高新区承载能力,推进与韩、日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
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启动实施企业R&D投入引导计划项目,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实验室、企业科技创新中心、企业国际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机构和创新平台,分层级精准打造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有机融合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成果、新产品产值“三跃升”计划和科技企业上市工程。围绕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加快自主转化、组建自主团队、形成自主产权,组织开展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壮大100户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1000户创新型新生企业,推动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培育10000户小微企业,加速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成为行业创新体系的领军者。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推广“科技驿站”模式,支持科技人员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大力推进“光+汽车”创新联盟成果转化,共建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加快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轨道客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人参等国家级产业与技术创新联合体,精准分解核心产业科技创新需求,系统突破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实验验证、运用维护和产品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强化人才支撑
大力培养人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体系,选拔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高校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加强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推进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壮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
积极引进人才。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重点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领域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实施大数据、医药、环保、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引才计划。探索建立“高端产业人才特区”,推动重点产业领域结成人才联盟。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建立人才工作站,打造东北亚区域科技人才汇聚高地。加大“吉人回乡”引才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回归。
优化留才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人才优先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制定出台人才政策20版。赋予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畅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建立完善绩效分配、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科研立项等激励制度,强化住房安家补贴、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服务保障,健全人才服务政策体系,创造拴心留人条件。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作用,完善“吉享卡”制度,扩大服务范围。落实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畅通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渠道。
优化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科学分类、合理多元的科研绩效和标准化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治理体系,改革科技项目管理方式,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推进“负面清单+诚信+绩效”项目试点,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发明人对知识产权分割确权和共同申请制度试点示范。
建立“政企研用金”协同联动机制。构建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以金融为支撑的协同创新格局。优化政府、中介、云上创新服务环境,构建全链条、全程化科技服务和中介服务支撑体系,打造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云上平台。建设吉林省和东北地区创新要素集聚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实施重点产业链“搭桥”工程,深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打造“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平台。推行资本嵌入技术导向型发展模式,建设“基金广场”和创新成果项目中心,引入基金投资、科技金融和中介服务机构,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设中国(吉林)和中国(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源头保护。严格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完善行政、司法、仲裁、调解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制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更好发挥长春知识产权法庭示范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瞄准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科技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支持与国际知名机构和技术专家开展联合研究,建设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创新园等科技创新合作平台。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推动“双创”升级
打造“双创”平台。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创新最前沿、创业富集地。以技术为导向,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建设“双创”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重点企业建设“双创”平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以人才为导向,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双创”平台,鼓励青年人投身“双创”,建设吉林大学“双创”小镇。以资金为导向,依托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建设“双创”平台,切实推动金融助力“双创”。以要素为导向,依托长春北湖科技园等高科技园区建设“双创”平台,拓展创新成果转化承载空间。
加快“双创”企业孵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客深度融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推动医药、卫星、光电子、新材料、电商、软件及信息服务、固态电池等重点产业创业孵化集聚,推进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创业重要发源地。开展创业孵化基地升级工程,打造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持续开展“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论坛、展览等“双创”活动。
整合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服务链,搭建资本和产业互动平台,构建立体化、复合型创业生态。
推动“双创”向农村延伸。建设一批星创天地、“乡里农创园”和省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基地,选树一批农村“双创”示范县,打造吉林特色“双创”品牌,搭建农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一批农创园、共享农庄、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双创”模式,以农村“双创”助推乡村振兴。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
长春新区:推动主导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特色载体和创新生态建设,鼓励大企业(集团)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场景、应用。构建环吉大“双创”生态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与京津冀“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合作,搭建跨区域合作交流平台。
吉林大学:与长春高新区合作,建设以吉大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与长春市政府、汽开区三方合作,建设以红旗学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产学研用联合体,满足吉林大学自身发展需要和面向中国一汽的新型人才和产业创新需求。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突破航空航天遥感、高端光刻投影物镜、高通量细胞分选、基因测序等关键核心技术及卡脖子问题,搭建半导体创新中心、CMOS相机产业园等苗圃、孵化、加速平台,发展光电子核心器件与精密装备等主导产业。
国信现代农业:统筹农民增收和黑土地保护,重点开展农产品综合再利用改良黑土地工程、产业技术体系提质增效工程、农业高质人才工程,构建生态高效农业。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个汽车博物馆科创中心,一个集汽车科技、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宜居相融合的汽车文化特色小镇,万达广场汽车文化“双创”街区和飞跃路大健康“双创”街区两个创业街,设立“汽车现代服务‘双创’基地和汽车人力资本产业园”四个核心示范基地,打造“一心、一镇、两街区、四核心、多基地”“双创”产业生态体系。
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建专业化、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等产业核心带动能力,创新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建设半导体产业园,打造创新型引领企业。
辽源经济开发区:围绕“一心四核多点”总体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袜业+纺织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示范项目,形成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双创载体和空间架构。 |
资料来源:吉林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