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安徽省能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动能源关键技术创新

推进能源革命,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安全可靠能源保障。

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外电入皖”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加强两淮电力送出通道、过江通道等省内重要输电工程建设,强化骨干网架结构,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加快主干网架结构升级,构建坚强地区环网。提高配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推动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老旧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发挥煤电机组基础性和调节性作用,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和沿江黄金水道,有序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和沿江电厂改扩建项目。优化“皖电东送”机组运行方式,提升长三角电力互济互保能力。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并举,有力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展。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抽水蓄能资源优势,推进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建设。多元高效利用生物质能。积极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探索推动电化学等储能应用,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

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联络线、LNG接收站及配套管线,推进管道互联互通,尽快形成全省天然气主干网架。拓宽天然气供应渠道,提升气源输送能力。优化提升成品油储运能力。加大城乡燃气基础设施投入,实施乡村供气民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气化率。统筹推进储气调峰设施和燃气调峰电厂建设。鼓励建设油气电氢综合能源服务设施。加大煤系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扩大两淮矿区煤层气开采规模,推进生物天然气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

推进煤炭智能绿色开采。加快续建煤矿按期投产,做好接续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煤矿安全改造力度,稳定两淮亿吨级煤炭基地产能。充分利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技术,提高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水平。积极应用智能开采、智能装备、智慧管理,加强煤矿风险预警防控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发展。

提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加大煤炭资源分级利用,提高原煤入洗率,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进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和电网节能降耗,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力设备,进一步降低发电煤耗,减少电网传输损耗,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商业餐饮等领域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推动能源关键技术创新。着眼前沿技术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磁约束聚变、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力电网等基础性研究。加快先进储能、高性能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氢能和生物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光伏组件、风机、逆变器、智能煤机、燃气轮机核心部件等装备创新发展。

能源供给保障工程

能源供给保障工程

抽水蓄能电站。建成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续建桐城抽水蓄能电站,推进宁国、岳西、石台、霍山等抽水蓄能电站适时开工建设,争取太湖、休宁等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新一轮中长期规划。

电力基础设施。积极开展与内蒙、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区电力合作,力争开工建设一条“外电入皖”特高压输电工程。续建芜湖楚城扩建、合肥紫蓬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阜阳阜四、滁州横山、安庆四等500千伏和黄山大北埠、亳州上德等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续建阜阳华润电厂二期、淮南潘集电厂项目,开工建设大唐滁州电厂、亳州板集电厂二期、阜阳低热值煤电厂和池州九华电厂二期等纳入国家煤电建设规模的项目,推进两淮坑口和沿江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

天然气基础设施。续建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转运)站、蚌埠—合肥、巢湖—江北集中区管道项目,开工建设滨海LNG接收站配套苏皖管线、湖州—宣城、扬州—滁州等跨省管道项目(安徽段)和颍上—金安、庐江—贵池、宿州—蚌埠等管道项目。持续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

煤炭基础设施。实施矿区、港区铁路专用线和码头连通工程,建设一批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建立长三角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物流大数据管理系统,构建长三角现代化煤炭物流体系。建设2-3处现代化大型煤炭储配中心,建成长三角煤炭储备基地。依托安徽矿机等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成套智能化煤机装备、煤矿机器人技术攻关和研发制造,建设长三角煤矿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智慧能源。推进刘庄、杨柳、顾桥等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电网精准切负荷控制系统、危险化学品管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智慧能源信息平台等智慧能源项目建设。

资料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行情监测与未来趋势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及需求量均保持增长 储能为市场最大应用

出货量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超1.5GWh,2025年将超过7GWh,2030年超过200GWh。

2025年04月02日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储能电池行业出货量爆发式增长 宁德时代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从出货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呈爆发式增长。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

2025年03月18日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为最大产量国和进口国

煤炭在全球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电力和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被誉为“黑色的金子”。从产量来看,2020年之后全球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煤炭产量达到了90.96亿元,同比增长3.1%,全球煤炭消费量为164.03艾焦,比上年增长1.6%

2025年03月03日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 其中泰国为主要进口来源国 印度为主要出口目国

从总产值来看,2023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达155.3亿元,较上年增长5.07%;2024年我国超硬材料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63.2亿元,2025年达到171.5亿元。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我国氢储能行业:能源电力企业为主发投资方 园区/居民区/建筑为主要应用场景

在政策支持下,新型储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已从2021年的1.5MW增长至了68MW;2023年我国氢储能装机规模约达260MW;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有望达到1518MW。

2025年02月24日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大 硅基负极材料为最具潜力下一代材料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行业也得到发展快速。2023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71.1万吨,同比增长19.4%;2024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189万吨。

2025年02月20日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装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8.3GW,同比增长126.5%。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我国氢能源‌行业:上游氢气产量增长 中游储氢方面多家头部企业布局IV型瓶生产

产业链来看,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氢气制备,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包括储氢、运氢以及注氢;下游是氢气的应用,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