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建城景交融、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持续聚力攻坚蓝天、碧水、净土环境综合整治,构建“林中有飞鸟、水中有游鱼、四季有美景”的生态景观,打造大绿大美“新国门”。
一、建设彰显国门形象的森林城市
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完善绿色空间结构,实施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多优质绿色生态产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
(一)优化大尺度绿色空间体系
围绕“一轴一心一环两带”的绿色空间结构,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不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升森林质量。打造最美南中轴进京通道,聚焦临空经济区、南中轴延长线、机场主干道及联络线等重点区域,采取土地置换、扩增连通、林水结合等方式,新建大兴机场滞洪湿地(二期)、临空区中央公园,形成集中连片的森林景观,构建林田融合的生态空间。科学编制凤池公园设计方案。打造多元融合的生态绿心,提升康庄公园、团河行宫遗址公园等公园品质,增强区域生态功能。打造东西相望的生态带,永定河生态文化带重点修复河流沿岸绿化景观,推进永定河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东南部森林湿地生态带重点营造水清岸绿生态景观,建设凤河健康绿道,修复长子营小黑垡湿地公园,提升绿色空间规模与生态质量。
(二)营造亲绿赏绿的绿色环境
优化城区绿色空间,精心建设左堤路、芦求路等高品质绿色通道,构建纵横交织、浓荫覆盖的林荫路网络,丰富城市增彩延绿风景线。持续推进老百姓身边增绿工程,改造提升翡翠公园、黄村街心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统筹安排拆墙透绿,拓展绿色空间,提升新城地区环境品质。优化树种结构,选用国槐、油松、栾树等基调树种,研究推进国槐大道、栾树大道建设,丰富景观季相色彩,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格局。
(三)完善绿色支撑机制
夯实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基础,制定责任清单,落实“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法治保障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绿化管理机制,加强公园绿地的精细化养护,建立河流防护林带的长效治理机制。精准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应急防控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健全森林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推行林长制,建立林地、林木资源动态监测机制和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确保森林资源稳定增长。
二、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坚持多策并举,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抓好“一微克”行动,以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为抓手,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入推进移动源低排放、扬尘管控精细化、生产生活绿色化、能源清洁化,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双达标,让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
(一)多角度实施移动源治理
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推进公共车辆电动化和氢能汽车替代,新增公务车、公交、市内物流配送领域车辆基本使用电动汽车,大兴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采用新能源车型,在大兴机场和临空经济区试点推广使用氢能源车辆。深化重型柴油车管控,推动货运行业绿色化,实施京南物流基地“公转铁”项目。严格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汽车,建立用车排放达标监管机制,坚持不懈控制移动源排放。
(二)多方位推进扬尘源管理
全面提升施工扬尘管理水平,深入推行绿色施工,最严标准治理重点区域施工扬尘,推进PM10持续改善。提升道路保洁标准,在大兴新城、临空经济区试点推行抑尘新技术,实现降尘量稳步改善。扩大小型机械化作业覆盖面,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街道开展“深度保洁”,实现重点道路尘土残存量达到全市前列水平。大力整治面源扬尘,推进裸露地、拆迁地块扬尘治理,加强林下植被恢复,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
(三)多措施加强固定源管理
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有效控制各类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实施VOCs专项治理,强化无组织排放管理及重点行业“三率”治理。开展工业园区浓度检测和集中治理,在家具、印刷、电子等重点工业领域,推动“一厂一策”精细化管理,实现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整治。推进生活服务业污染综合管控,健全餐饮油烟长效管控机制,加强汽修、医院、干洗、实验室等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三、统筹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
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一)恢复水生态系统
综合采取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等生态措施,保证水域常年有水,营造河畅水清的生态环境。推进永定河生态修复,逐步恢复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开展永兴河、新凤河、小龙河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落实小微水体长效管护,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加强河湖水系连通,进一步贯通永定河灌渠、埝坛引水渠和永兴河河道连接。优化地下水观测井布局,动态监测地下水补给情况。持续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有效提升河道环境质量和整体面貌。
(二)增强污水处理能力
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完善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新体系,实现污水得到处理、出水达到标准、再生水有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区域污水处理体系,建成天堂河和西红门第二再生水厂,推进庞各庄镇、安定镇等再生水厂投运,增加再生水供给量和利用量。提升初雨污染和溢流污染治理能力,铺设新黄徐路、滨河路等污水干线,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坚持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并举,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三)建设海绵城市
以临空经济区、大兴新城西片区为试点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建设一批下沉绿地、雨水花园、集雨池、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联动小微水体、河流、生态湿地等要素,增强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能力。开展已建成小区、道路、绿地、广场等海绵化改造,实现海绵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0%。优化河流水系防洪格局,健全分洪体系,治理旱河、凉凤支渠等河道及排水明渠,建设雨水干线,提高蓄洪排洪能力。消除城市易涝点,实现城市积水点清零。
四、完善土壤和噪声防治体系
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降低环境噪声污染,营造干净安全的空间环境。
(一)完善土壤防治体系
构建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风险管控体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监测,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建设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实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一地一策”推动污染地块修复。加强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创新农业林业残留物土质处置模式,对发现存在污染或超标点位的耕地开展土壤加密监测和农产品协同监测。
(二)分类防治噪声污染
调整大兴区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完善部门分工负责、联防联控的管理协调机制。分类治理噪声污染,严格管控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采取提高绿化覆盖率、加装隔音墙和隔音窗等措施,大力整治林校路、京开辅路、黄村西大街等超标路段交通噪声。加强公园、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噪声监测,努力消除噪声对生活的影响。强化工地施工机械监管,严格限制夜间施工作业。开展大兴机场噪音区治理。(TC)
相关行业报告:《2021年中国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格局现状与发展潜力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