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行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九江样板”。
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统筹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良性应用。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巩固提升长江“最美岸线”打造成果,一体推进最美鄱湖、最美修河、最美西海岸线建设,探索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机制,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样板。以长江、鄱阳湖为重点,加强湿地环境管理,加强湖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以都昌、彭泽、庐山等区域为重点,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有序开展退耕还林、退圩还湖还湿。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集中开展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行动,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推进长江江豚保护示范工程和长江鄱阳湖水生物保护基地建设。
强化环境治理保护
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工业废气、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车辆尾气等污染突出问题,强化区域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推进入江入湖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监测,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让城乡水体“长治久清”。推进土壤基础调查和成果运用,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专项行动,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
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开展船舶污染治理,构建绿色航运体系。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处置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促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严格落实国家、省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制定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推动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测管理全覆盖。探索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生态气象观测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推动甲烷、一氧化氮、氟氯碳化物、全氟碳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 |
(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
抓好长江和鄱阳湖排口溯源整治工作,加强长江九江段、鄱阳湖(九江域)船舶污染治理和管控,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二)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实施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系统功能提升工程。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完成人工造林任务36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0万亩。至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以上,林地保有量达10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800万立方米。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系,加大自然保护地建设,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推进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打造候鸟保护品牌。推进九江市长江江豚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加强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和救护。加快湖口长江鄱阳湖水生物保护基地及科普中心项目建设,加强水生物种质资源保护。
(四)空气质量提升工程
建立大气环境监测平台,监控空气质量实况,加强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重点推进大气环境监测体系、机动车排放监控系统能力等项目建设。建立云雾物理实验基地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实施改善空气质量人工增雨作业。狠抓污染源治理,实施九江市重点企业工业废气升级改造项目,研究论证并适时启动城区重污染项目搬迁工程。
(五)水污染治理工程
从严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推进九江市水环境综合监管及应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实施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开展消灭V类水及劣V类水专项行动。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保证城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开展城镇污水管网提升行动,保障九江中心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六)土壤污染防治工程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运用,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排查,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推进农用地保护和安全利用,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程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控,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处置能力。大力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加快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程。加快推进都昌县、修水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动飞灰处置项目、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工程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加快九江凯华医疗废物等焚烧处置项目建设。
(八)尾矿库污染治理及矿山修复工程
坚持“控制增量、减少存量”,全面推进尾矿库污染治理,建设重点尾矿库预警系统,构建尾矿库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施“一矿一策”,全面推进长江干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打造绿色矿业。
(九)应对气候变化工程
建立气候变化和灾害性天气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开展区域气候资源多样性评估、区域气候脆弱性评价、气象条件生态影响评价,建立城市通风廊道和气候可行性论证机制。开展水资源安全评估与决策服务,建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作业基地。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
资料来源:九江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二、深入贯彻“两山”理论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加快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引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转型,引导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进生产线绿色化改造,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绿色车间、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全面推行绿色产业链、绿色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加快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打造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废弃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积极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推动形成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鼓励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和消费激励措施。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引导全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
健全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制机制,推进排污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快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跨区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加大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力度。按照“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建立“两山银行”“湿地银行”,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做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应用,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武宁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实现生态产品标准化认证。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建行动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建行动 |
(一)企业绿色化改造行动
鼓励工业企业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能源低碳化”的标准创建绿色工厂,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导相关领域工业向绿色转型发展。至2025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15家。
(二)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生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塑料污染治理行动
严把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关口,逐步推进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减量化,加快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加快形成塑料污染多元共治体系。至2025年,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四)垃圾分类行动
探索建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各类废弃物源头减量机制,规范生产销售环节,加强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提升终端处理能力。至2025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五)生态文明创建行动
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力度,争创2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34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
资料来源:九江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三、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力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落实生态空间管控制度
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加强对“城市五线”管控,打造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和“三个一律不许”,严禁距离长江和修河岸线及鄱阳湖周边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项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生态红线保护监管平台。严格生态空间用途管控,确保自然生态空间面积基本稳定,生态功能持续向好,生态服务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加大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类监管办法,加快构建跨区域跨流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全域一体的污染源监测网络,完善测管协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司法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严格生态环保责任体系
落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和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加强环境管理体系和治理技术创新,实施污染治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推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体系,健全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机制,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健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机制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全面推进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行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出让制度。严格落实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支持政策,建立环境修复和开发建设占补平衡机制。强化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落实国家资源税改革,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完善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的税收激励政策。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现代环境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