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黄山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台阶,达到850.4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收入达到122亿元、年均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2.3亿元、年均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均量指标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屯溪区、歙县、黄山区、休宁县4个区县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66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29.3%。7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去筹转正,百亿园区达到3家,黄山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高新区,连续四年考核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新增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个。精致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43万亩,茶叶出口额占全国10%、全省80%以上,9家茶企入选中国茶叶企业百强,3个区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打造黄山发展大会等开放平台,与6个国家的6座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进境水果口岸正式运营,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2亿元。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9.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1%。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超280亿元,完成棚改15627套,改造老旧小区363个、农村危房16080户。累计新增就业11.7万人,农村低保、分散供养五保、集中供养五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42%、264%、142%。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 重点内容 |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台阶,达到850.4亿元、年均增长6.7%;财政收入达到122亿元、年均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2.3亿元、年均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均量指标位居全省中上水平,屯溪区、歙县、黄山区、休宁县4个区县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 |
产业转型进入新阶段 |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9.9∶37.5∶52.6调整为2020年的7.9∶34.7∶57.4。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5.7%、13.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66家,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29.3%。7个省级开发区全部去筹转正,百亿园区达到3家,黄山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高新区,连续四年考核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新增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2个。以全域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正常年份旅游主要指标屡创新高,东黄山国际小镇、月潭湖综合开发等牵动项目有序推进,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2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黟县列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区达到16家。精致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达到243万亩,茶叶出口额占全国10%、全省80%以上,9家茶企入选中国茶叶企业百强,3个区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城乡发展迈出新步伐 | 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7.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06%。中心城区“一环三片”格局初步形成,“城市双修”试点和“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全面完成,城市绿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居全省前列。以高铁高速为主干的大交通实现革命性重塑,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建成运营杭黄高铁,池黄、昌景黄2条高铁和芜黄、黄千、德上池祁段3条高速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密度达到长三角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农村道路、农网供电、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水库正式蓄水,宁国—黄山管道天然气项目建成。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建成和基本建成省级中心村325个,4个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省级特色小镇达到11个。全国首个世行贷款农村综合发展项目—黄山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
生态建设彰显新亮点 |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三轮试点圆满收官,试点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试点经验在全国9个流域、13个省份推开。河湖长制受到国务院表彰,新安江屯溪段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名录并通过验收,设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绿色发展基金,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开馆运行。在全省率先建成农药集中配送体系,餐厨、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全域实施。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林长制,松材线虫病治理深入开展,大气、水、森林等生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5%。 |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 商事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农村集体产权等269项改革深入推进,建成“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政府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9.86%“全程网办”,农村互助金融、旅游综合执法、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改革为全国探出新路、作出示范。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和杭州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城市签订“1+9+4”战略合作协议,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等重大合作事项列入国家规划或省际签约事项,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挂牌,并入选全省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上海湾谷斐迪园“反向飞地”挂牌运行。成功打造黄山发展大会等开放平台,与6个国家的6座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进境水果口岸正式运营,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2亿元。 |
社会民生取得新进步 |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9.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1%。累计完成民生工程投资超280亿元,完成棚改15627套,改造老旧小区363个、农村危房16080户。累计新增就业11.7万人,农村低保、分散供养五保、集中供养五保标准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42%、264%、142%。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较“十二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7个区县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全面完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累计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中国传统村落累计达到271个,成功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法治黄山、平安黄山、信用黄山、幸福黄山深入实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果断有力,成为全省首个全域低风险地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再捧“长安杯”,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
资料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资料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按照省委“一建设三同步”决策部署,展望2035年,我市将全面建成美丽黄山、富裕黄山、文明黄山,基本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样板区。
——建成山清水秀、宜游宜居的美丽黄山。生态环境质量全国一流,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乡愁永续,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典范;城乡面貌和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取得明显进步,成为世人向往的品质之城;数字化与生产生活各领域高度融合,城市功能、运行效率、生活品质大幅跃升,成为运行智能、发展低碳、管理精细、生活便捷的智慧城市。通过接续奋斗,显著提升大美黄山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美丽中国、美好安徽的靓丽名片。
——建成经济发达、全民共享的富裕黄山。全民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充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力争经济总量较2025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长三角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通过接续奋斗,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朝着“全国最富的地方”目标迈出更大步伐。
——建成开放包容、崇德向善的文明黄山。徽州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在全社会形成拼搏实干、开放包容、诚信为本、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高效通畅,全市人民爱我黄山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精神显著增强,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建成法治黄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平安黄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成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强的城市之一。通过接续奋斗,推动梦幻黄山与礼仪徽州交相辉映、好山好水与好人好事相得益彰,成为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高地。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十四五”期间,力争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生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长三角地区,在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更美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主要生态指标保持全国全省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和集散功能更加完善,“脏乱差”基本消除并形成长效机制,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心城区首位度持续提升,特色小镇和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显著加快,外在绿与内在绿有机统一,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美化环境成为全市人民高度自觉。
——更富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超过1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入全省前列,产业结构和内质进一步改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形成,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取得实效;改革开放显著突破,“融杭接沪”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与杭州都市圈产业协作成果丰硕,一体化发展迈上新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主要创新指标跃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民生福祉显著增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储蓄位居全省前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更文明。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建立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和创新创业的时代文化;徽州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有力保护与有效利用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市域社会治理显著进步,圆满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法治黄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平安黄山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资料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分析报告-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