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和安全,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筑牢安全屏障,建设平安城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沈阳。
一、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始终把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深入开展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有效整治非法宗教和邪教组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常效化,加强和改进高校、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加全民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强化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应急协同保障,完善现代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现代化人民防空体系,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二、维护经济安全
确保经济安全。强化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性矿产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着力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有效处置高负债企业和法人机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水利、电气、供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完善数据权属界定等标准和措施,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
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布局配套系统性、协同性、稳定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主导力和控制力。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三、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推进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以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为载体,“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为框架,智慧内保、智慧安防小区、智慧街面巡防、智慧检查站、危爆物品立体化溯源等为支撑的整体建设布局。优化监所布局调整,改善升级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及监管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警用装备体系。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加强“盛京义勇”等沈阳特色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深化违法犯罪打击整治。推进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取得决定性胜利。健全基层毒品治理体系,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提升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和跨区域犯罪的能力。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命案专项整治,实现全市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低于全国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覆盖的监管格局。全面实施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法规标准,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建设智能化监测网络,压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切实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
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强化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生产智慧云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各界安全意识和素质。
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森林草原火灾、重大生物等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服务体系。加强灾害风险和隐患排查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重点监控区、监控点和各类灾害隐患点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实行公共安全隐患发现、解决、督考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深化城市生命线风险感知和监测预警,组织开展高层建筑、路桥、渣土受纳场、垃圾填埋场、地面塌陷等风险点排查治理。提高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构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行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驻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应急专家队伍为辅助决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设市、县两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构建扁平化、合成化、实战化应急处置模式。推进基层网格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时修订重点行业领域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健全网络社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工程,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有效防范威胁国家和社会安全的网络风险。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攻坚行动
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攻坚行动 |
“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风险评估专项行动、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优质粮食工程”行动、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 |
资料来源:沈阳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达群众诉求、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通道。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形成源头调解、诉前调解、立案调解、诉讼调解、执行和解、信访化解等衔接联动、贯穿矛盾纠纷发展全过程的调解链条。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完善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发展,提高人民调解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吸附、消化能力。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经常性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预警干预机制,把各类社会不良心态和苗头隐患疏导在早、化解在小,防止引发极端案(事)件。建立市、县两级“心理人才库”,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大力开展公众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
健全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公示听证、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探索建立重大事项网络舆情评估机制,完善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健全网络舆情预警、应急处置联动指挥体系,增强舆情风险防范防控能力。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坚持定期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有效防范不稳定风险隐患,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做实做强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管理机构,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推动实现“多网合一”、全城覆盖。推进网格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诉求解决和主动服务为核心的基层综合网格工作模式,完善社区健康安全监测和防控工作机制,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居(村)民为主体,居(村)务监督机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吸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社区自治和多元共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规范化管理,鼓励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参与农村社区治理。
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健全党组织建立和调整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在社会组织负责人、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范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社会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社会组织登记准入,建立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专家论证评审机制,确保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严谨规范。优化社会组织监管,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加强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环节、全链条的动态管理闭环。升级社会组织法人库,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平台功能,提升社会组织监督管理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升级社区便民服务,推进社区电子印章互认和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完成“全市通办”服务管理平台优化升级,提升社区便民服务便捷度、透明度、安全度。推动“全市通办”向农村社区延伸,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城乡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基层管理数字化,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兼具兼容性、主动性和扩展性的“社区云”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平台,增强数字农村服务能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到2025年,城乡社区常住居民信息电子化率达到90%,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数字化率达到90%。(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城市更新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