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深做实旅游品质革命,推动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复合转型,打响“文旅新融合,黄山再出发”品牌,建设全新、全景、全业、全球黄山。力争到2025年,年旅游接待量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千亿元。
一、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坚持把市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面向国际循环、区域循环、周边循环,优化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构建山上山下联动、城市乡村并进、文化旅游融合、多极多点支撑的大旅游格局,建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深化黄山旅游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创业”,强力推进东海景区开发,建成云谷索道下半段、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完成黄山东部开发和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全面打开东大门。实施南大门客运换乘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北门索道下迁、环黄山公路景区南门-西门旅游快速通道,谋划建设前后山循环道、西海地轨缆车下移工程,规范疏解南大门,加快提升北大门,特色发展西大门,全面实现 “四门洞开”,推进“四门串联”,形成四门呼应的大黄山旅游格局,显著提升景区旅游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力争到“十四五末”,黄山风景区年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
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做强黄山风景区、黟县世界遗产旅游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屯溪城市休闲旅游区四大优势板块,推动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新安江等重点景区提档提质,加快月潭湖基础配套、招商引资和旅游休闲业态培育,以重点区域整合带动全域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核心带动、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新安文化度假区等牵动性重大项目建设,培育花山谜窟夜游、黟美小城、潜口养生小镇、歙县湖田山等一批旅游新热点,推出皖浙1号生态旅游路、徽州天路、醉美218、心安月潭等一批旅游风景道,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形成差异化与品质化兼备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支持各区县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黟县古徽州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家。
构建旅游“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大循环,制定后疫情时代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政策,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承接国内高端客源疫后品质旅游消费需求。针对重点客源地游客需求,开发定制化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策划推出“黄山徽生活”旅游地IP,形成四季旺游、全时畅游态势。适应国际国内双循环,高标准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杭黄国际黄金旅游线,共建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推动组建长三角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加快黄山国际文化旅游论坛落地,推出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五名”精品旅游线路,显著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开拓国内重点城市和旅游城市航线,加快恢复和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探索开通境外旅游直航包机,积极融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带,推进与国际山地旅游联盟(IMTA)深度合作,加强世界旅游组织(UNWTO)黄山观测站建设,持续扩大世界旅游城市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丰富创新旅游业态产品
坚定实施“旅游+”战略,加速旅游与各领域各产业深度融合,系统开发更多顺应市场需求、符合消费趋势的新业态、新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研学研修。依托徽商徽艺徽村徽味等徽州文化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挖掘展现生态、审美、历史等多元化价值,引进国内研学旅游知名企业,开发差异化、层次性研学精品课程,开发一批研学旅行路线,建设呈坎研学小镇、黟县书画小镇等一批研学营地,推动研学营地(基地)标准化认定和创建,举办中国(黄山)国际研学旅游节,打响“研学黄山”品牌,打造研学中国先行地、学陶师陶示范地。“十四五”期间,力争研学旅游人数超800万人次。
徽州民宿。实施徽州民宿提质增量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精品民宿、文化客栈、休闲度假疗休养酒店和露营地,着力打造环黄山、环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环太平湖、沿新安江、环月潭湖等民宿产业集聚区、成长带,形成适应多元客群的徽州民宿业态,打造徽式休闲住宿品牌。加强徽州民居特色营造,推动民宿向主题创意产业群落转型,结合研学、美食、摄影等体验性旅游要素,打造长三角微度假旅游目的地。谋划举办“徽风皖韵”精品民宿产业大会,开展徽州民宿百佳评选,鼓励组建民宿联盟、民宿协会,培育一批民宿管家,促进民宿业规范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力争到2025年,精品民宿达到800家以上。
运动休闲。成立市体育产业促进会,做大做强登山、骑行、论剑、越野、水上运动等系列大众型精品体育赛事,打响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品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赛事,与长三角城市联合申报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打造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歙县埃弗特国际网球小镇、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杨家寨)等一批特色户外运动基地和精品线路。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0亿元。
现代会展。探索“会展+旅游+商务”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纯商业型节庆会展活动,争取成为行业峰会、公司年会、董事会、企业战略研讨会、创意研讨会和培训会等的首选地。积极承办国际性、区域性大型会议活动,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国际中医药论坛等永久落户黄山,打造区域会展品牌。继续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文博会、茶博会、黄山旅游节、黄山发展大会、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等一批品牌节庆会展活动。
健康养生。引进知名医疗保健机构,鼓励优质医疗机构、疗养机构和旅游服务机构合作,规划建设运动员康复基地、慢性病中医康复中心,推广中医疗养、森林疗养、职工疗养等产品,打造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复养生等全产业链条,打响“新安医学”大健康品牌。推进全域天然氧吧申报,加快潜口养生小镇、新安康养小镇等建设,打造康养旅游示范点、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打响疗休养品牌。
摄影演艺。推进百佳摄影点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宏村艺术小镇、阳产土楼、坡山云海、月华天街等摄影写生“网红地”,提升摄影产业规模效益。提升宏村阿菊、徽韵等大戏水平,依托徽州民俗、徽州技艺、徽州故事,推出一批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演艺作品,打造一批特色影视园区,成立影视旅游场景基地联盟,打造一批“引得剧来,留得剧在”的影视拍摄基地。积极引进大型演唱会、真人选秀、综艺节目,开发舌尖上的徽州、梦里寻徽等影视体验类项目,以影视文化提升旅游吸引力。
休闲娱乐。结合家庭亲子、休闲娱乐、潮流打卡等需求,规划建设大型主题乐园,打造一批娱乐休闲网红打卡地。依托屯溪老街、黎阳in巷、浦溪河休闲旅游区等城市休闲空间,积极发展现代娱乐项目,开发文艺酒吧、电子竞技等休闲产品。结合沉浸式体验等穿戴设备,发展新型数字化主题公园等娱乐旅游产品。用好红色遗址、古村落、古建筑、非遗等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红色基因传承型、文化遗产依托型、徽州生活体验型度假地和游客参与度高的乡村休闲基地。
全域旅游发展重点项目
全域旅游发展重点项目 |
景区开发提升:东黄山旅游开发、月潭湖旅游综合开发、新安江百里大画廊5A创建、花山谜窟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古徽州文化旅游集聚区提升、万安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潜口养生旅游度假区、黄旅·太平湖旅游度假区、黄山焦村国际旅游度假区、歙县湖田山旅游开发、景域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牯牛降旅游度假区。
运动休闲:太平湖国际飞行运动度假基地、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水上运动基地、黄山(世界)山地极限探险公园、太平湖国际水上运动基地、西递石林国际户外休闲中心、黄山168国际户外运动小镇、丰大天空之城游乐场、黄山永丰青少年体育运动休闲基地、屯溪茅山越野基地。
健康养生:中兵黄山国防教育基地与康养中心、和康中医馆二期、石亭高端康养度假综合体、花山森林康养运动、中草药种植及康养研学综合体建设、芦溪十八湾水上养生度假基地、牯牛降西黄山康养度假基地。
文旅融合:黄山徽艺小镇、樵山红色文化公园、新安文化度假区、原蚕种场地块文旅开发、工业乡愁文化园、祁红科技博览园、文创小镇研学营地、十里红妆—世界婚俗文化小镇、宏村杜鹃国学庄园、世界名枪博物馆、渔梁小镇、中古文博园、新华皖南竹文化小镇。
精品酒店:黄山区仙源凤形山深坑旅游度假酒店、石盂精品酒店、秀里高端精品酒店、新徽假日酒店、流口檀悦度假酒店、南溪南民宿群、祁门县新城区星级酒店。
旅游基础设施:东大门综合服务中心、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等道路旅游化改造提升、太平湖风景区旅游综合能力提升工程、黟县古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徽州天路配套设施提升、黄千高速深渡服务区配套设施、黟西北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朱村高速服务区旅游化改造。 |
资料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三、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站在游客角度考虑和优化旅游服务,以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为标准,全面构建人性化精细化的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显著提升旅游舒适度和便捷性。
构建“快旅慢游”网络。规划实施市域旅游铁路线网,建设北外环高速和旅游风景道,进一步完善黄山高铁站交通服务设施配套和旅游换乘专线,提升市域外部交通可达性与换乘便利性,打造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化改造和公路道班改造提升,完善徽州古道、徒步道、骑行道等休闲道路设施。推进新安江、太平湖、月潭湖、屯溪航道旅游开发,打造“山水画廊”黄金旅游水道。优化市域公交体系,合理布设市内交通接驳,引导运输企业发展旅游定制客运,推进乡村旅游客运与城乡客运公交化一体化。
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系统提升旅游标识牌、旅游厕所、旅游驿站、集散中心、停车场、公共自行车、自驾车营地等服务设施,建成运营高速3号口一级服务中心,“十四五”期间改扩建A级旅游厕所60座以上,推动旅游景区设施同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三级旅游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旅游景区,在游客集聚区积极引入影院、剧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空间。
提升旅游管理水平。深化互联网+旅游,加快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建成一批智慧景区、度假区和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推进“全域旅游e网通”“一部手机游黄山”等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各区县智慧旅游分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及应用系统融合对接,全面优化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旅游行业服务品质和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健全景区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旅游管理服务机制。推进旅游综合执法全覆盖。(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文旅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