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高效治理,打造区域性信息枢纽。
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5G网络部署。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实现市区、县城和乡镇5G网络连续覆盖,加强工业园区、交通枢纽、热点景区等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逐步推进农村地区5G网络建设。加快5G室内覆盖,推动住宅区、商务楼宇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向5G网络开放,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全方位推广5G融合应用,赋能赋智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打造5G区域创新应用高地。
持续开展宽带网络提速。积极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全市光纤宽带向千兆接入升级,推广部署超高速智能光传输网络,提升市域网络承载能力。加快网络虚拟化、软件化和智能化进程,积极部署网络性能提升技术,持续提升骨干网络性能和效率。推进互联网应用、网络和终端IPv6升级,加快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全面升级电子政务网络,形成医疗专线、金融专线、教育专线和企业专线、应急专线等差异化行业应用。
持续推进襄阳云计算基地建设。丰富完善云计算产业基础设施和配套资源,增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华为等云计算中心对人工智能计算支持能力,构建国家超算中心区域节点,建设汉江流域“计算能力”高地,为流域提供建筑设计、生物计算、工业仿真、动画渲染等多样计算服务,促进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服务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场景,推进边缘计算节点建设,构建“云—边—端”协同的算力布局,提升网络边缘侧的数据采集和实时处理等能力。鼓励和支持布局面向政务、产业、交通、健康等领域的专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汉江流域容灾备份中心和行业云计算中心,提升区域云服务能力。
统筹建设襄阳大数据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大数据能力平台,持续汇聚经济社会数据资源,加强空间地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社会信用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政务服务、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消防安全等主题数据库,支持政务和社会服务应用。升级市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升数据互联互通、统一数据服务、集中展示调度、创新增值应用等能力,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发展以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数据产业,培育数据流通与交易的主体,推动数据流通和数据交易,打造区域数据产业中心。探索数据确权机制,推进数据资产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数据资产的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数据依法共享、有序开放和流通利用。
积极培育新技术基础设施。依托“襄阳云谷”,加强与全国知名创新平台合作,共同建设医疗健康、城市管理、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全市“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的政务区块链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行业场景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打造新技术基础设施区域节点。
积极构建集约开放的融合基础设施
推广部署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平台集成应用,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创新应用,积极推进汽车、食品、医化等行业重点企业接入,推广多场景标识解析,逐步形成辐射中部地区的标识服务节点。支持本地云平台服务商、基础通信运营商助力企业上云,培育一批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建设襄阳工业大数据中心,汇集整合市域产业链相关数据,形成区域工业大数据中心,为企业提质增效、节能降耗提供数据支撑。
全面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积极利用5G、智能传感、大数据、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交通、能源、水利、市政、农业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城市路网、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行隆中”“5G+车路协同车联网”等示范区建设,提高车载智能设施、路侧通信设备、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管控设施的“人、车、路、云”协同能力。加快建设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推动建设能源互联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构建全市统一的充换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合理布局智能充电桩、充电站和智慧能源换电柜、换电站等设施。加快推进智慧水利设施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河流、水库、水电站、渠道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智能感知网络一体化的“智慧水利”平台。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强地下管网和水电气信息采集,推进城市部件数字标识全覆盖,实施“多杆合一”试点示范,提升“空中—地面—地下”一体化的立体感知能力。加快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和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集成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一体化监管平台,打造“天地一体、水陆统筹”感知监测网络。
积极构建新型社会服务基础设施。推进5G、AR/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医疗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打造城市级互联网医院,推进网上预约、咨询、挂号、分诊、问诊、结算以及药品配送、检查检验报告推送等智慧医疗设施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医疗影像云、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平台,升级现有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做强“健康襄阳”平台。大力发展智慧教育设施。加快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构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深入推进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发展智慧文旅设施。打造覆盖全域的旅游智能服务、智能管理、智能营销和智能体验四大旅游智能体系;加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数字化场馆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大力发展高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
提升科研试验支撑平台水平。面向全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加快布局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专业型研究所、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襄阳。积极布局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等新技术新装备的专用试验场地。
加强技术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创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行业龙头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百度人工智能产业与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智能生态产业创新示范。
健全完善数字安全基础设施
建设网络安全感知和防护设施。推动各行业、各领域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立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安全保障中心,确保政务信息、产业信息和个人信息安全。结合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应用场景,探索建设安全测试、设备安全检测等共性安全基础平台,培育网络安全企业和专业技术力量,推动建设辐射汉江流域的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网络安全技术高地。
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建立网络安全应急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威胁态势感知、预警、响应和防护水平,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