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形成整体保护、系统保护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定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促进国土空间发展更加绿色安全、健康宜居。推动南部融湾发展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北部生态发展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结合城市周边乡村、原野、山体、河流等地形地貌,梳理出城市开敞空间,控制建设范围和高度,规划形成连续的公园绿地、碧道、绿道、通风廊道。
强化生态保护。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构建以生态控制区、生态廊道和城市生态绿心为主体的生态体系。加快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创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机制,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建设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生态特别保护区。深入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建设快进、慢游、乐享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效防控森林灾害,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科学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
推进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开展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等农业资源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和受损弃置地复绿。开展矿产资源开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同步规划和实施,完成省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行林长制,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拟建范围方案示意图
资料来源: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
加强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产出率,加大绿色产业投资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加强节能知识宣传普及,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使节能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
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支持绿色体系建设和重点节能、清洁生产等项目,促进工业企业绿色发展。坚决推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推进各领域节能降耗。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低碳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节能环保技术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健全绿色交通体系。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规划建设公交BRT专线。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有序推进过街天桥、下沉式隧道、机非分离道、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汽车,全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共汽车全部使用电动汽车(含氢燃料电动汽车),到2025年公共汽车纯电动车型占比超过85%。提前布局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设施。鼓励绿色共享出行,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发展,推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顺风车规范发展。
强化循环再生利用。推动废弃物处理方式向资源化利用转变。逐步减少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到2025年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闭环管理制度。促进循环农业和绿色建筑发展。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长效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源头治水、系统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推进化工等重点行业水污染专项治理和清洁化改造及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重点流域、区域和湖库生态环境。加大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新建长隆、扩建东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市区污水处理能力增加6万吨/日。加快城乡一体化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县级以上主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乡镇纳污管网配套建设和农村地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强碧道建设,到2025年建成276.3公里碧道。推动船舶污水处置配套建设。推进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建设,提高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及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开展污染防治试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全力推进大气生态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臭氧污染、PM2.5防治为重点,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在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加大城市扬尘、餐饮油烟污染等防治力度,继续实施秸秆禁烧,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化车船尾气防治,加快老旧车船淘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建设清新城市。
强化土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加大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行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进农田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创新和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持续深化工业污染源综合防治,严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污染场地档案和数据库系统,做好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土壤污染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固废全过程监管体系。积极借鉴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推动工业和建筑领域源头减量。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加强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再利用与集中处置。加快提升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加快实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制度,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积极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合规探索开展森林经营先行先试,依法稳定集体林地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推动将集体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资产折算转变为企业、合作社的股权,推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农民长期分享产权收益。加快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将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完善碳排放、污染排放、固体废物排放等付费机制,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探索跨界河流水质水量目标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提高水源保护地收益水平。探索推广绿色金融创新产品。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制定扬尘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强化环境监督执法。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探索污染源“一证式”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第三方评估,完善考核分类指导、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建立健全促进绿色发展激励约束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由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实施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实国家、省相关政策,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支持企业组建可持续发展联盟,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生态园林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