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让乡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乡愁记忆,展现江淮“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
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品质。全面启动村庄清洁行动,重点做好村庄内的“四清一治一提升”,对农村卫生环境实施集中整治,实现生产清洁、村庄整洁、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生态优良。以“透绿、露水、显景”为目标,推动沿路、滨河、环湖绿廊延线扩面,全面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韵特色。实施村庄整洁化改造工程,开展路边、屋边、田边、水边和洁化、绿化、美化“四边三化”行动。不断优化乡村公共空间,重点围绕“三路两河”(高铁、高架、高速公路和大运河、古淮河)沿线以及国省干线公路、重要湖泊、河道航道,加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利用房前屋后等零散土地种植乡土植物和果蔬作物,鼓励庭院绿化美化,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村开展绿美村庄创建,有序开展卫生村创建、健康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行动,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延续乡村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形态,保留乡村田园风貌,凸显乡村的识别性、独特性。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建立与分类相衔接的投放、收运网络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村有机垃圾、豆类薯类秸秆就地生态处理,补齐厨余垃圾处理能力短板。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水平,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向村庄延伸,到2025年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100%。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建设和改造,推进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加强断头路、危桥改造、村内道路硬化、机耕道路、便民桥、村内照明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与农房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发展。
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机制。实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方式,全面推行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健全完善乡镇综合管护、村级自行管护、专业化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管护机制,引入社会资本,鼓励第三方、专业公司参与污水处理运维、垃圾分类处理、公厕运行维护等。采取物业式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强化监督监管。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
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农村普惠性民生工程,健全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载体,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水平。实施乡村教育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健康普惠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发展。实施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合理规划布局乡村卫生机构,加快乡村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在重点乡镇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健全“15分钟健康服务圈”。探索医疗、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模式,镇街卫生院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逐步提供医养康复一体化服务。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政策、残疾人补贴政策,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差异化、分类推进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强化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收集、乡土特色挖掘、乡村产业重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乡村特色塑造,挖掘保护传统村落。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让广大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到2025年,建成60个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到100%。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增强淮安中心城区、县城区、镇区的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稳步推进区域户口通迁制度,探索户籍制度与居住证制度并轨,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长效成本分担机制。顺应人口流动趋势优化乡村布局,引导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不断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给予农业转移人口各项市民权益的同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权益。
稳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建立就地入市、异地调整入市和集中整治入市等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县(区)参照同类国有建设用地,探索开展入市工作。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落实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资产股份等依法合规予以抵押。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
鼓励和引导人才流向乡村。制定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政策,构建人才入乡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实施“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和“淮上英才计划”急需人才项目,支持赴村挂职干部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引导本地高校毕业生就地流向农村。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养机制,与省内外知名农业高校合作开展对口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新技术、经营管理新知识和创业新技能等,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不少于2万人次。推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政策向基层一线倾斜,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乡土人才。探索符合条件的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政策,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促进返乡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乡村建设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与未来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