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制具有淮安特点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打造中小学学校评价的“淮安版本”。健全现代学校制度,加快“一校一章程”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以及学校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常态化运行的体制机制。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引培优秀校长,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推进教育评价创新,制定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改进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基于过程评价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利用教育云、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建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电子档案,建立市级基础教育监测中心,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创新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办学等模式。实现幼有所育,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省市优质园占比达到90%以上,以公办园为主体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推动优质均衡,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消除大班额,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到2025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所有县(区)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办好普通高中,推动优质特色多样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与“京沪宁”高中组建教育联盟,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引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打造10个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中科创基地。到2025年,打造3-5所在全省有影响的高品质高中,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优质高中。大力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借助长三角名校名师资源,积极建立学校联盟、教育合作关系,强化中小学、幼儿园等多层次的结对共建,在教师互培、教学共研、教育改革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交流。
大力发展社会全民教育。健全终身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构建教育阵地便捷化、社区教育数字化、施教对象类型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完成3万人以上用户学分存入。建好淮安学习在线,整合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立以教育资源库为核心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开展农村普通话宣传推广工作,坚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把普通话培训融入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区教育水平,优化以淮安开放大学为龙头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增强县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管理、服务社区教育能力,建立社区教育专职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职称晋升通道。优化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到2025年,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覆盖率70%以上,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全覆盖,10个以上项目入选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10个以上项目入选省老年教育学习资源库。发展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开展农村普通话宣传推广工作,坚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把普通话培训融入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和“3+N”产业集群对接率达75%以上。完善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支持政策,建立校企一体化育人机制,组建职校、企业、行业多方合作的职教集团和中高职教育联盟,促进紧密型职教集团建设。推动部分中职学校建成五年制高职院校,引导和推动部分高职院校建设成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食品药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成淮安综合性大学。推进普职融合发展,构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具有淮安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淮安工匠”品牌。“十四五”期间,新建20个具有校企合作特点的技能大师工作站、职教名师工作室。
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逐渐形成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会学的个性化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建立市级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支持系统和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库。制定全市统一的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和运行管理标准,实现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到2025年,80%以上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超20所。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制度保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设覆盖学校教育、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信息化服务体系。(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分析报告-市场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评估》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