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时期,武汉市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在遭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显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服务业占比61.8%。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76%。轨道交通加快建设,通车里程360公里。四环线全线贯通,快速路网更加完善。绿色空间大幅拓展,新增绿道121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中欧(武汉)班列辐射34个国家、76个城市,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63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世界集邮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节展成功举办,在汉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
要点 |
重点内容 |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在遭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日益显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服务业占比61.8%。 |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明显提升,东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谋划建设,13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发挥作用,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全球首款128层QLC三维闪存芯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提速,四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76%。 |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改善 |
城市更新改造全面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增强,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武汉,武汉港进入世界内河港口第一方阵。轨道交通加快建设,通车里程360公里。四环线全线贯通,快速路网更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防洪排涝能力全面提升,经受住特大洪涝灾害考验。 |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三乡工程”提质拓面,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援疆援藏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共抓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十大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非法采砂整治、码头清理和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深入开展,“两江四岸”景观特色明显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空气、水体、土壤质量逐步好转,东湖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绿色空间大幅拓展,新增绿道1210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平方米。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第一阶段任务胜利完成,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机构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五减”“五通”“一网通办”“全城通办”全面推行,减税降费大规模落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欧(武汉)班列辐射34个国家、76个城市,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63条。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世界集邮博览会等国际性赛会节展成功举办,在汉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 |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精神不断彰显,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琴台音乐节、“知音号”、武汉戏码头、武汉时装周等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展现,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教育均衡化程度全面提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创业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番。基本实现社保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等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推动公共卫生补短板,启动“五院两中心”建设,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
治理效能明显增强 |
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全面从严治党、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效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区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智慧交管、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建设加速推进。债务、金融、社会等风险基本平稳可控。平安武汉建设不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平安和谐稳定,再夺全国综治“长安杯”。 |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城市能级更加强大。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在全国同类城市实现进位,全国经济中心初步形成。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创新生态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明显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面增强。
——改革开放更加有力。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开放型经济突破性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面提质,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作用充分发挥。
——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伟大抗疫精神大力弘扬,“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质充分展现。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市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长江大保护成效更加显著,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湿地花城魅力更加彰显,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建成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武汉样板”。多层次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城市治理更加高效。基本建立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党建引领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韧性。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