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数字牵引,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现数据资源有效利用,推进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更好赋能实体、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
充分发挥超大城市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一、推动数字产业化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布局。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布局虚拟/增强现实等前沿产业。建设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中心、中金数谷、中国电信中部大数据中心、武钢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加速建设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二、促进产业数字化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依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广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推广应用一批工业APP,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武汉?工业互联网),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打造一批标杆性的智慧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加速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展数字化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模式。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促进移动互联网与生活服务深度融合,实施无人仓建设等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支持网络直播、电竞等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数字经济“573”工程
数字经济“573”工程 |
发展5大数字“新基建”。建设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城市物联感知体系,推进工业互联节点成网,超前部署卫星互联网,形成适应产业经济和超大城市治理要求的坚实数字经济底层。
发展7大数字“新产业”。聚焦“光”产业,在5G芯片、光纤光缆、传感器、光器件、终端及应用、激光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焦“芯”产业,建设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封装测试、产业化应用的全产业链。聚焦“屏”产业,发展印刷显示、M-LED、3D显示等前沿技术,形成国内最先进的全尺寸面板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聚焦“端”产业,推进高端平板、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数字家庭、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无人机、物联网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与应用。聚焦“网”产业,发展网络安全、工控安全、移动安全、网络与边界安全、安全芯片等自主可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聚焦“云”产业,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为先导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焦“智”产业,推进人工智能算法开发与应用。
发展3大数字“新融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促进产业和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
促进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加快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不断弥合“数字鸿沟”,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
一、发展数字化公共服务
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共享数字发展红利。加快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建设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推广远程医疗建设,优化智慧养老综合体布局,完善线上就业服务,继续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跨部门跨地域应用。打造民生服务统一入口,覆盖生活缴费、智慧停车、公共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社保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加强数字技能普及培训,提升全民数字技能。
二、推动数据资源有序开放
建设完善公共基础数据和主题信息资源库,丰富数据资源。建立公共数据开放负面清单,加速公共数据整合应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应用场景。加强面向垂直应用领域的平台与“城市大脑”对接,促进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政务数据开放带动行业数据开放,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
三、健全数据发展制度规范
完善数据基础通用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系统归集、治理、融合数据资源。积极参与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国家、行业基础标准制定,推动数据资源有效利用。探索地方数字经济立法,建立健全面向数字经济的审慎包容监管制度。
提高政府数字化水平
以数字赋能政府转型,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一、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功能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工程、无线政务专网提升工程和统一网络运维平台建设,打造新一代电子政务网,实现“政务全连接、网络全覆盖”。科学布局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武汉云”基础设施,制定“武汉云”建设标准及系统上云规范。建设统一云管平台,逐步对接、纳管各区、各部门已建政务云,推动政务云应上尽上。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覆盖范围,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全域全量”政务数据融合治理。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健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统一联动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政务管理体系。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政务服务同步受理、协同办理、并联审批。加快“鄂汇办”武汉专区和“云端武汉”建设,实现交管、税务、医疗等重点服务事项“掌上办”。探索个性化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深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建立公众评价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政府数字化监管模式,提高科学精准治理水平。
二、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
实施城市基础数据与城市大脑工程,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四标五实”城市运行数据底盘,完善人口等7大基础数据库和政务服务等17个主题数据库。建设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4个城市大脑中枢平台,打造感知、联结、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集成城市体征监测、态势感知、大数据建模分析、经济运行、应急协同、指挥调度等功能,拓展城市仿真实验室功能,全时空协同处置城市运行各类事件。加快推进数字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数字化管理水平,推进数字试点社区和数字品牌社区建设,支持智能家居发展,形成“智社区,慧生活”的良好社区体验。到2025年,重点领域“城市大脑”连通率100%。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工程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工程 |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更多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可办、跨省通办,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同类城市前列。推动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实现对内办公一套系统、一个平台,对外服务一个网站、一个APP。推进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构建“多码合一、一人一码、一码互联”的城市码服务体系,拓展提升城市码服务能力。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整合城管、交通、公安、生态环境、应急等领域相关资源,全时空协同处置城市运行事件。推进社会治理“一网共治”,整合“市长专线”“武汉微邻里”等平台,推进社会诉求“一键回应”,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打造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建设“企呼我应”服务平台,建立政府和企业线上连接通道,实现惠企政策的精准推送和线上反馈,形成企业诉求的快速响应和闭环处置。 |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机会预测》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