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武汉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诚信立市,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更有竞争力。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快推进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分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竞争性资源整体上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引导国有资本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国资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报水平,加快实现国有企业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央企加大在汉投资,支持央企在汉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

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准入的政策措施,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增加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推行“免申即享”。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账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营造充分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氛围,打造一支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三、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深入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要素交易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获取要素。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建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建立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机制。实施新型工业用地(M0)政策,开展“标准地”出让工作。探索城市更新项目供地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产业用地“亩产”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工业年度用地、用能、用水、用气、信贷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建立增强发展活力的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完善积分入户和区域差异化落户政策,降低落户门槛,实行户口一体化管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动态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一批服务国际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探索市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建设涵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业务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的集中统一的数据中心。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建立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二级资本债、永续债、优先股等拓宽资本补充渠道,探索债券发行注册管理制。加强金融数字化转型设施建设,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债券融资,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推广运用跨境金融区块链平台。建立促进创新蓬勃发展的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设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优化科研经费使用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发展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加快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建立开放有序共享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整合政务大数据资源,打造数据融合贯通的城市运行管理基础支撑平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设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健全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开展数据交易试点。建立健全数据经济融合发展机制,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四、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建立快速维权机制,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权行为。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决策程序,保障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权利。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重诚信、处处有诚信的社会环境。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业务创新体系。

一、提升金融服务能级

壮大金融市场主体。强化武汉金融街、华中金融城、光谷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加快境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各类专营机构落户武汉,发展混合所有制金融组织,做强做大一批总部金融机构和头部金融企业。支持汽车金融、消费金融、医疗金融、教育金融、非银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新业态发展。到2025年,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0家。完善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力度,推动“汉融通”扩容升级,建立银行跟贷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缓释资金池。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畅通企业挂牌上市“绿色通道”,全力推动沪深交易所中部基地建设。完善以股权、债权、金融资产、碳排放交易为主的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支持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争取“四板”创新试点,支持碳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到2025年,直接融资突破4000亿元,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50家。

二、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现代财税制度。统筹财政资源,保障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健全转移支付机制,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关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培植壮大财源,健全财源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税源动态控管,建立重大项目税收效益评价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深化税务体制改革,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重点支持服务科技创新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在汉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加快推广投贷联动、“301”贷款、纳税信用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融资担保机构,推进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保险创新示范区。加快金融开放,积极引进境外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大力拓展涉外投融资业务。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服务贸易金融创新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服务理念,深入推进“五减”“五通”,切实做好“六个到位”,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赋予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全面梳理政府部门权力事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收费标准,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推进开发区(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切实消除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创新“互联网+监管”运行机制,实现监管部门协同化办公和智能化决策。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相对集中行使行政执法权,尽快实现综合执法“化学融合”。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事项清单,探索推行“首次不罚”制度。依法稳妥办理涉企案件,保障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要素市场监管,对药品(疫苗)、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实行严格监管。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落实“一门一窗”统一受理,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档案,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方位重塑业务流程,完善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体系,推进高频事项就近办、自助办、“全城通办”和“跨省通办”。融合线上线下办理渠道,规范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

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制度,提高政策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开展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归并统一“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加强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建立营商环境投诉处理机制。(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29起减少到2023年的2起。2024年1月-8月,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资金额达0.9亿元。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从各领域交易额情况来看,在2022年我国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位于前三分别为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交易额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1.5%、5.9%;占比分别为48.40%、32.75%、12.54%。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500.1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健康体检服务是一种预防性的医疗服务,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2024年07月09日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养老院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广义的养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

2024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