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武汉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加强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构建全方位保护、全流域修复、全社会参与的长江生态共同体,不断促进生态系统质量总体改善。

一、实施长江水环境修复行动

保护修复江河湖库湿地生态系统,着力治理长江、汉江干支流水污染,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水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加大长江岸线码头整治力度,抓好岸线“留白”“留绿”及功能恢复,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严格岸线资源管理,巩固非法采砂、非法码头治理成果。

二、实施长江水资源保护行动

加强城市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健全江河湖泊生态用水保障机制,逐步实现清水入江,构建清水畅流、河湖健康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和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管控,完善江河湖泊等各类水域排污口长效管理制度,深入实施长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制度,长期有效管控长江、汉江干支流入河污染物排放。

三、实施长江水生态重塑行动

推进“江豚重返长江”计划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实施长江、汉江武汉段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加强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繁殖、栖息的重点湿地保护,健全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实施长江大保护造林工程,推行林长制,建设长江森林、长江湿地公园、长江花海。四、实施数字长江建设行动完善长江、汉江流域协商合作,建立“数字长江”信息管理平台,形成长江流域数据链,推动设立长江生态法院,提升区域共治能力。打造长江科创产业园、智慧长江示范区和长江大数据中心。

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切实提高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

一、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

深化工业生产、移动源排放、扬尘、燃煤四大污染源治理。推进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和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引导老旧柴油车加速淘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办法。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强非工业源污染、面源污染以及臭氧污染等薄弱环节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抓好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控,实现空气质量稳步提升。

二、深入实施碧水保卫战

实施“清源、清管、清流”行动,以“三河三湖”、东沙湖、汉阳六湖为重点,深入推进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河湖截污控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系连通,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构建完善水域、陆域、滨水区生态体系。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河湖水质,确保重点流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探索河湖厂网岸一体化建管模式,建立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体系,加快推进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开展水岸共治。推进工业排污治理,严格排污许可制度,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2025年,建成区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V类湖泊。

三、深入实施净土保卫战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强化土地空间布局管控和未利用地环境管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严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地块、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修复,强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解决一批土壤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谋划建设区域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强化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加快推进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医疗废物处理厂等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加强“白色”污染治理。重视环境激素、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制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开展碳中和路径研究,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建设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试点绿色金融,努力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

二、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深入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积极实施一批循环技术改造项目,构建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城市矿产交易,推进工业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和再生利用,重点推进武钢有限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提升农膜回收利用率。加强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三、引导公众绿色生活

完善绿色消费政策体系,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水器具、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使用。加大绿色公共产品采购力度。推广绿色出行。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打造绿色工地。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大力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提升生态品质,打造山地湖群镶嵌、水域林田相接的城市生态景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一、优化城市生态格局

锚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北峰南泽”的生态框架。因循自然的山水、江湖、街巷格局,利用沿长江、汉江天然垂直通风道,建设分层多级、贯通三镇的城市风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构建全域生态水网,提升湖泊公园绿化景观水平,打造江湖相济、湖网相连的城市水道。加强沉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东湖、后官湖、安山、杜公湖等湿地公园提档升级,新改建一批湿地公园及小微湿地。以三环线防护绿地、外环线防护绿地为纽带,以六大放射型生态绿楔为依托,构建蓝绿交织、清新富氧的城市绿道,实施山体透绿工程,建设九真山至九峰山的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因地制宜造林绿化,扩大生态空间。

二、塑造城市山水景观

实施蓝绿网络织网计划,加强滨江滨湖公园、绿道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综合公园-郊野公园-自然公园”五级公园体系,形成丰富多样的蓝绿开放空间景观网络。加快百里长江生态廊道、东湖生态绿心等亮点滨水区块建设,推进三环线生态带公园群及市属公园改造提升,逐步形成生态结构完善、滨水特色鲜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和具有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市。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和东湖生态绿心

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和东湖生态绿心

一、百里长江生态廊道

绘就气势恢宏的百里沿江新画卷,形成以生态文化、长江文明为主题的世界知名长江公园。安全廊道。打造以“防洪安全”为核心的安全廊道,提高长江、汉江武汉段防洪安全水平。畅达廊道。加快路段贯通、碧道连通,推进码头改造、护岸加固,形成完整连续的滨江廊道,构建“城市+江滩”融为一体的高效复合交通走廊。生态廊道。改造景观空间,构筑以“整体生态框架+多样生态风貌+贯通生态岸线”为体系的水、岸、滩、城、人和谐共生的有机载体。文化廊道。构建“一廊二十景”的滨水历史文化格局,展示多元历史文化特色和风貌。活力廊道。构建地标建筑、城市阳台、滨水工业遗产、亲水驿站等一体化的丰富多彩活力空间和城市休闲游憩长廊。

二、东湖生态绿心

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一体打造,构建“一道引领、两网交织、四区联动、一带融合”的发展格局。“一道”引领。以世界级东湖绿道为依托,引领绿道沿线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文旅资源亮点打造。“两网”交织。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为目标,构建子湖相通、江湖相济的大东湖生态蓝网,构建山体相连、山峦相映的大东湖生态绿网。“四区”联动。以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为导向,推进听涛滨湖都市旅游区、磨山赏花旅游区、落雁湿地生态旅游区和马鞍山森林旅游区特色联动发展。“一带”融合。以自主改造、统征储备、微改造等多种方式,推进城乡一体、景村融合。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协调共赢的体制机制,为绿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制度

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实行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控制等三个单元分类管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动态监控和生态保护修复,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持续开展基本生态控制线内既有项目清理,定期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二、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加快将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推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基本生态控制线区域生态补偿的要素品类与补偿标准,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成本分担机制。完善能源消费、水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落实建设用地总量管控。

三、完善环境治理法治制度

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责。加强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机制,推动环境治理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立体监测体系,构建空天地一体、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管与应用体系。探索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跨区域跨流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水生态环境治理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中标项目规模逐年下降

垃圾焚烧即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式。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放缓 居家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模式

而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加上政策的支持,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我国我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规模从3.5万亿元增长到了6.0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定增长。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我国会展行业:2023年展览数量及面积快速回升 其中广东省占比最高

从线下展览数量来看,由于在前些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线下展览数量大幅度减少,到2023年疫情影响减小,我国线下展览数量迅速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线下展览数量为7852个,同比增长192.77%。

2024年09月20日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投融资】近八年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本市场逐渐降温 投融资事件呈下降走势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投融资事件,从2017年的129起减少到2023年的2起。2024年1月-8月,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生投融资事件3起,投资金额达0.9亿元。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我国共享经济行业: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加 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为主要领域

从各领域交易额情况来看,在2022年我国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位于前三分别为生活服务、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交易额分别为18548亿元、12548亿元和480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4%、1.5%、5.9%;占比分别为48.40%、32.75%、12.54%。

2024年08月16日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我国污水处理行业进入提效增质期 市场规模稳增 相关投融资金额回升

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污水处理市场规模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为1437.4亿元,同比增长4.95%;2023年污水处理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至1500.1亿元。

2024年08月01日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我国健康体检服务市场规模整体实现扩容 行业准入壁垒较高

健康体检服务是一种预防性的医疗服务,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潜在疾病风险。

2024年07月09日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老龄化加深下我国养老院市场前景可期 政策持续助力行业规范化、良性化发展

养老院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养老院是指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广义的养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

2024年06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