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应保尽保,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加快建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一、健全社会保险体系
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重点瞄准未参保人员,推动精准扩面,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衔接工作,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探索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加快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范围,推进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组织开展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健全工伤预防、补偿及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完善更加积极的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保障待遇为核心的失业保险体系。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到2025年,社保综合覆盖率99%以上。
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以增强社会救助及时性、有效性为导向,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健全覆盖城乡低保人群、特困供养人员、低收入困难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及其他遭遇困境人员的分层次分类的救助体系,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收入和支出水平同步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引导慈善活动在解决特殊群体困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设大救助信息系统,提高社会救助精准化水平。完善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做好对在册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含城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等四类人员的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工作。加快殡仪设施改造升级,优化公益性殡葬服务。
三、健全退役军人保障服务体系
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做好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服务管理等工作。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完善烈士英名录,讲好英烈故事。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关爱烈士遗属,加大烈士遗属医疗、住房、入学、入伍、就业等优待力度。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住房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同频,与城市规划、公共服务制度等改革共振,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安居宜居。
一、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
坚持应保尽保,完善保障方式,优化供给结构,实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并举,加快完善涵盖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人才保障房、征收安置房等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和管理机制,以需定供筹建公租房、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商品房配建公租房政策。创新人才安居举措,继续推进大学毕业生等人才安居房建设。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新市民等群体居住问题。
二、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切实做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加强房地产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和排查,促进住房市场供需长期稳定。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三、提升住房质量和居住品质
丰富商品住宅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差异化需求。完善成品住宅标准体系,推广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的住宅建设模式。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老旧住房改造,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供应短板,全面提升老旧小区、老旧住房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安全性。创新方式方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系统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景中村改造。加强物业监管,提升物业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到2025年,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6万户。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扩面、提质、增效为导向,建立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打造10分钟公共活动圈。建立健全系统完善、层次分明、科学适用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兜底职能,优化财政资金配给结构,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建立政府行政承诺制度、听证制度、信息查询咨询制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分体现公众需求。
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促进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合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协调并进。稳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社会资本独立运作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促进公共服务足量、公平、优质、高效供给。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动态更新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形成政府保障和社会力量供给多元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1民生幸福“五网五圈”建设工程
1民生幸福“五网五圈”建设工程 |
一、织密“五张网”
1.抓好体系建设,抓好应急演练,抓好物资储备,织密“城市应急处置网”。
2.创新推进“防治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谋划医养产业发展,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3.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充实基层力量,强化制度保障,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
4.化减矛盾存量,控制矛盾增量,防止矛盾变量,织密“矛盾风险化解防控网”。5.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快环境综合整治,织密“城市精细管理网”。
二、打造“五个服务圈”
1.生活圈。完善教育、养老、菜市场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2.公共活动圈。构建微型公共空间(场所)网络,打造“10分钟公共活动圈”。
3.文体圈。加快“四馆三场两中心”建设,打造“12分钟文体圈”。
4.医疗急救圈。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
5.交通出行圈。完善区域一体化骨架路网,构建“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交通圈”“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出行圈”“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圈”。 |
资料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