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资源集聚,打造研发平台、转化平台、孵化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
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
全力推动南充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将南充高新区作为南充科技创新主阵地,建成南充创新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争取中科院等高层级科研机构落户。利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加速器,孵化一批“高、新、尖”科技型企业。推动南充高新区与成渝地区高新区合作,探索共建科技服务公共平台。
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
大力推动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丘陵山区农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以丘陵山区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为主题,加强种养新品种与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先行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充分发挥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平台作用,加快建设农业科创服务中心、研发总部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提升智慧农业、农业生物、农机装备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集聚科技创新平台
强化与高校、大院大所深度合作,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争取厅市共建良种繁育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合作建设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推进南充生产力促进中心、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研究院、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建设一批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发挥天府科技云平台、南充双创中心等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构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阶梯型孵化体系,积极创建国家孵化器,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
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深化院校企地协同创新,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围绕“5+5”现代产业集群布局创新链,加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的前瞻部署和系统创新布局,支持企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新材料、真空设备、无人机等关键环节技术研发,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产业研究院和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上市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奔腾计划”、专利倍增“奔涌计划”、创客南充“奔云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微型科技企业和创客团队。到2025年,力争科技型领军企业突破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
深化校院企地协同创新
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积极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完善大学城整体规划及支持政策,提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建立校院企地常态交流合作机制,引导驻市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面向企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研究,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研究资源,共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基地。争取国家级研究院设立分支机构,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鼓励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争取国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强化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引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强化川东北科技成果转移中心作用,打造在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发布、管理、展示、交流、对接、交易等功能。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引育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瞄准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研究,遴选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育,引导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开展具有共性、关键性科技攻关研究。强化招贤引智,创新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持续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培育一批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后备人才,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以及发明创造等活动。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一支与南充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十五章着力改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融入以成渝双核为牵引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争取创建西部科学城南充基地。探索与成渝地区创新主体联合申报国家科技专项,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建设成渝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成渝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成渝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丝纺服装等重点领域,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建立创新创业联盟、高新区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券服务,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券购买科技创新服务。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支持开发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试点,探索天使投资、创投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项目。
优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扩大科研单位自主权,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研发投入联动机制,优化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推动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升专利服务水平。(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