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
强化科技协同创新
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协同创新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制定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激励政策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协调政策。加快与成都、重庆协同共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以“两城”为依托,推进总部中心、创新孵化基地、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把攀枝花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钒钛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探索设立鼓励攀枝花与成渝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引导攀枝花企业、高校及其他机构同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主体合作攻关。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发挥攀钢研究院和攀枝花学院作用,加强与中国船舶、成飞集团等军工企业及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攀西分中心。大力支持攀钢集团创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做强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和钒钛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探索组建新型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整合市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整体提升各类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十四五”期间,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创新平台5—8家。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实施钒钛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提高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率,全力打通钒钛产业链。实施阳光康养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康复辅助器具、药膳康养等技术研发。实施现代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加强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实施民生科技领域重大专项,加强公共卫生、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技术研发。实施电子信息重大科技专项,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研发。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与产业化建设。加强攀西经济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促进川滇6市州互设生物医药分中心。
二、完善创新生态体系
积极培育创新创业主体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攀钢、龙蟒等大企业(集团)自主创新主导作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型创新企业,带动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引导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加强上市辅导,推动科技企业挂牌上市。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强化对企业家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凝聚创新人才、筹措创新投入、推动创新发展。包容创新失败,完善风险补偿,宽容创新对传统利益格局挑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保护企业家精神。
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
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协调管理能力,畅通“绿色通道”服务,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发展财务咨询、市场营销、法律顾问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为创新型领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模式,建设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主体的跨界交叉领域创新平台。加快建立政策集中发布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资源共享与资质互认,参与建设成渝地区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与成渝地区科技资源共享和创新券合作。完善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制度,探索建立金融机构与企业知识价值征信机构的合作机制。支持钒钛高新区率先启动科技金融孵化链条建设。加快落实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培育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全生态链创新孵化育成平台,完善创新型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强化创新发展要素保障能力,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切实保障土地、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加快引进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方面项目,延伸科技创新服务链。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在攀枝花设立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加大对创新成果获取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争取举办高水平钒钛科技创新论坛、发展峰会、创新沙龙等多层次国际化创新创业活动。
三、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引进机制,制定体现知识价值的分配政策。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依法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鼓励科研人员面向企业和社会承担科研项目。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核心骨干,实施股权和期权激励。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企业科技人才激励模式,落实“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实施“钒钛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攻关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钒钛顶尖人才、团队。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突出对重大科技贡献、优秀创新团队和青年人才的激励。加强对人才的政治激励,拓宽人才成长空间。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两城英才”工程,推进“攀枝花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在传统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以及生物医学、节能环保等领域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加大青年创新团队培养力度,组建钒钛新材料、石墨及石墨烯、粉末冶金创新团队,组建农业创新团队。探索康养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康养人才培养规划,以攀枝花学院康养学院为基础,培育适应社会消费需求的应用型康养专业人才。建立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探索建立引进国内外智力服务体系。加强川滇6市州在人文、科技、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交流力度,做到人才、信息共享。
创新人才吸引制度
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全面推进与海内外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定期开展组团赴国(境)外专项招才、高校人才活动周等招才引智活动,精准引进集聚一批具有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配套资助“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博士服务团”“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等人才和引智项目,引导人才向攀枝花流动。优化创新人才服务,完善高端人才服务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落实相关待遇。加强外国专家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引进国外智力服务体系。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