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龙岩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面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走出一条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产业兴农行动

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做大做优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全面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障粮食、生猪、蔬菜、禽蛋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着力稳面积、攻单产、优品质、强产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82.5万吨。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提升打造闽西“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等特色优势品牌,实行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

三、健全农业支撑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智慧农业,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落实永久烟田建设与保护。研发推广农业关键技术,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开展水稻及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改造,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做好“供销合作社+”文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清新福建、幸福龙岩”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突出做好中心镇、示范村规划建设,实现“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强化规划落实,加强乡村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推进园区城镇化,将各类园区纳入城镇统一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百镇千村”“森林人家”等村庄品牌创建活动。保护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历史风貌,划定和落实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修缮有价值的传统建筑,防止建设性破坏。

二、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开展“两治一拆”专项行动,推进空心房、裸房治理和拆除违法建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污水垃圾常态化治理水平,精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构建乡村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倡导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实现行政村垃圾集中收集点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6%以上,设施稳定运行率达90%以上。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的紧密对接,提升农村和边远地区交通通达程度。改善乡村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构建农村三级物流网络,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抗灾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中心、永久与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生活保障工程。

  深化乡村治理

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夯实乡村人才支撑,全面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打造“三农”综合保险龙岩经验。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全面推行村主干“一肩挑”,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立足新时代农民政治参与的新诉求,完善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管理。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法律服务体系,规范村民信法守法行为。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三、夯实乡村人才支撑。深入推进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加强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探索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支持外出乡贤回乡兴业创业。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践行“弱鸟先飞”理念,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落实“四不摘要求”,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常态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相对落后区域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优先向长(汀)连(城)武(平)等欠发达地区倾斜,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振兴。深化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加强山海协作和县(市、区)间的对接帮扶,支持革命基点村、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发展。持续推进激励性产业扶贫,实施低收入家庭优先的产业和就业支持政策,增强相对贫困群体自主造血功能。

二、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将低收入人口纳入帮扶范围。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加大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实现解决相对贫困与城乡低保政策落实有机衔接。探索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分析报告-行业现状与市场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我国肉牛行业:牛出栏量持续增长 但增速有所放缓 2024年进出口金额均下降

从存栏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牛存栏量持续增长,但截至2024年末,我国牛存栏量为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结束连续5年的增长。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我国禽饲料行业产量连续两年增长 细分市场肉禽饲料产量占比逐年提升

禽饲料主要可分为蛋禽饲料和肉禽饲料两种,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波动式增长,到2024年我国蛋禽饲料产量3236.1万吨,下降1.2%;而肉禽饲料自2021年之后产量持续增长,到2024年产量9754.2万吨,增长2.6%。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元,达到约1050亿元,同比增长11.7%;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我国宠物饲料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其中山东省、河北省为主要产区

而随着当前宠物数量的增多,对宠物饲料需求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宠物饲料产量为159.9万吨,同比增长9.3%。

2025年03月07日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2024年受下游生猪出栏影响我国猪饲料产量或下降 其中仔猪饲料下降幅度最大

从猪饲料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不断增长,到2023年我国猪饲料产量为14975.2万吨,同比增长10.13%;2024年前三季度,猪饲料产量10229万吨,同比下 降6.8%。其中,仔猪饲料、母猪饲料、育肥猪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2.5%、7.7%、4.7%。

2025年01月22日
我国柑橘行业:园区面积、产值及产量持续增长 出口量方面有所下降

我国柑橘行业:园区面积、产值及产量持续增长 出口量方面有所下降

从产量来看,2018年到2023年我国柑橘产量从4138.14万吨增长到了6433.76万吨,连续六年产量稳定增长。

2025年01月16日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值、产量及出口数量均为增长趋势 香菇、黑木耳、平菇合计占比超过63%

我国食用菌行业产值、产量及出口数量均为增长趋势 香菇、黑木耳、平菇合计占比超过63%

从各省市产量来看,在2023年我国共有四个省市食用菌产量超过300万吨,分别为河南省、福建省、黑龙江省、河北省;产量分别为630.09万吨、499.61万吨、390.09万吨、342.24万吨。

2025年01月09日
我国草莓行业种类面积、产量及进口量均为增长趋势

我国草莓行业种类面积、产量及进口量均为增长趋势

具体从各省市来看,在2022 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江苏、山东、安徽;种植面积分别为30.98万亩、28.02万亩、21.44万亩;占比分别为14.00%、12.67%、9.69%。

2025年01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