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江西省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十四五”规划要点汇总 提振住宿餐饮消费

1.提振住宿餐饮消费。

坚持标准引领,探索开展“星级住宿”“舒心住宿”“品质住宿”等创建活动,大力推动住宿业高质量发展。举办“江西放心住”等系列活动,鼓励行业协会评选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酒店、民宿排行榜,加大推广力度,带动线下消费热潮。大力发展“民宿+”新业态,推动民宿与农业、林业、水利、体育、康养、文化、商贸、餐饮、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运动娱乐、民俗体验、会议接待、康养保健等民宿新业态,推出一批有故事、有体验、有品味、有乡愁的精品民宿。大力打造赣菜品牌,组织编制赣菜地方标准,宣传推广赣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开展“江西省美食街”建设提升工程,建设美食强省。加大赣菜烹饪餐饮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依托江西省商务学校等学校现有的专业优势,打造一批赣菜烹饪餐饮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省外赣菜企业用江西食材、推赣菜精品,延长赣菜产业链,开展“赣菜进京沪入广深”系列推广活动,带动赣菜食材“走出去”。完善餐饮行业连锁经营、网络营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化经营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人气餐饮、老字号餐饮,鼓励发展数字餐饮、社区餐饮、健康餐饮、绿色餐饮、“中央厨房+线下配送”等新经营模式。对在特色餐饮文化街区、商圈、开放式公园以及有条件的开敞空间慢行系统等不影响通行的区域,支持有序放开酒吧、咖啡店、轻餐饮店等“外摆位”限制,拓展商品和服务展示空间,提升消费体验。鼓励线上餐饮平台加大促销力度。倡导文明健康用餐理念,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提振餐饮消费信心。

专栏6住宿餐饮消费升级工程

77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2.促进文化多元消费。

鼓励开发线上文化体验产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大力开发建设一批指尖博物馆、线上研学、动景穿越、手游直播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虚拟文化场馆、电子图书馆等数字科技型文化产品,形成多元文化消费场景。大力推进文化演艺发展,鼓励城市发展高品位音乐专场演出,引导4A及以上景区、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等规划建设具有鲜明赣鄱文化特色的原创IP剧场,推出一批精品实景演艺项目,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中小型旅游演艺项目,丰富文化消费产品类型。鼓励将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大力推进“+文化消费”工程,打造“城区(社区)15分钟、村镇20分钟”文化活动圈。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发更加贴近市场、便利可行的支付方式。鼓励为文化演艺场所、文化场馆、主题书店、文创商店等合理配置餐饮体验、购物体验、文化休憩空间,营造更加优质的文化消费体验环境。支持文化遗产地和各类文博场馆优化旅游功能,支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创设一批可作为非遗体验场所和旅游目的地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基地,拓展以文化体验、文化消费为引领的文化输出渠道。制定实施消费惠民政策措施,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举办文化消费季、消费月和数字文化消费体验等促进消费的活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构建有序开放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集聚地。

专栏7文化消费升级工程

88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3.激发旅游综合消费。

营造全季全时消费场景,优化全省旅游产品供给,积极培育适合夏季和冬季的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全季消费新局面,推进日夜全时旅游消费体系,支持各地申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大循环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平台。优化旅游消费结构体系,紧抓国家新战略、数智新技术、市场新需求、发展新形势,强化跨界融合、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开发高山避暑、温泉避寒、红色旅游产品,建设夜市消费区、文创体验区。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提升行动,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建立中高端产品与消费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产业要素中购物、娱乐等“软性”消费的占比,促进二次消费,推进旅游消费朝着个性化、定制化发展。继续推动落实国有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激发城乡居民出游,吸引外来游客;举办江西省旅游消费季、消费月、消费节,举办创新旅游消费体验等活动,构建政府引导、商家让利、市民消费的长效机制,提升旅游消费欲望和旅游消费水平。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氛围,推进对长江经济带、海西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江西旅游主要客源市场的市场营销推广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引客入赣”活动,提升江西省在国内主要客源地的品牌影响力。深入推进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优化旅游市场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市场服务和监管,发挥行业管理在引导规范旅游消费市场的积极作用。

专栏8旅游消费升级工程

99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4.提质健康养老消费。

推动医疗服务从治疗服务为主逐渐向以健康服务为主转变。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差异化的医疗机构,提供全科医学服务、康复照护、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支持新型第三方医学检测技术开发和服务模式创新,引导发展专业、独立的医学检验、卫生检测、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机构。培育康复护理、医疗美容、健康体检等医疗服务市场,在全省范围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提高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和设区市级血站血液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养老机构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和在养老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嵌入式服务,引导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重点为社区(乡镇)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长期照护商业保险。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维护和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与中医药强省建设。推动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与旅游养生康复等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西分院建设,以中国(南昌)热敏灸总部为依托,推动热敏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支持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和抚州市、樟树市等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探索举办健康养生展览会,努力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依托全省优质丰富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加快森林康养与中医药、养老、文体等产业融合,形成森林康养新业态。

专栏9康养消费升级工程

111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5.促进群众体育消费。

立足我省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体育配套设施、赛事活动等支持力度,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鼓励支持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活动开展,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在体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等领域具有良好示范作用的体育企业和项目。持续支持大余丫山、庐山西海、婺源珍珠山乡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以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大型体育场馆为载体,推动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组织好“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的参展和推介工作,宣传我省体育文化、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体育特色品牌,深入实施体育“一县一品”,重点支持玉山县台球、南康区乒乓球、瑞昌市羽毛球、定南县足球、新余市汽摩运动等特色优势项目。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健身房、开发在线健身课程。大力开展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各地依托已建社会足球场地加强运营管理,因场办赛,广泛开展足球赛事活动,到2025年,社会足球场地全面开放。

专栏10体育消费升级工程

222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6.提升教育培训消费。

按照国家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负担等要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引导和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在线教育,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人工智能+教育”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在产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规划建设职教园区、省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和公共实训中心,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发展托管和课后服务,支持开展各类技能才艺课程辅导。进一步加快学习型社区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

专栏11教育培训消费升级工程

333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

7.扩大家政服务消费。

鼓励推行家政电子商务、“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培育发展私人管家、金牌月嫂、高级保姆等高端家政服务,研究引进国外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提高服务品质,更好满足中高端服务消费需求。鼓励家政服务网点建设与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卫生室等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相结合,构建24小时全生活链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家政进社区、进家庭。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培养一批家政服务品牌和行业龙头,打造一批省级重点联系员工制家政龙头企业。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持续增加专业招生计划。加快建设家政产教融合、人才培训等实训基地和家政服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不断拓宽家政从业人员学习和培训渠道。健全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家政从业者上岗前技能培训、健康体检、认证考核、公布失信名单等制度,分类制定一批家政服务标准。积极开展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专项行动,组织开展“诚信家政建设万里行”活动,推动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嵌入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

专栏12家政服务消费升级工程

444

资料来源:江西省政府办公厅(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住宿服务产业分析报告-产业现状与未来商机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品牌连锁化率较高 广东省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品牌连锁化率较高 广东省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西式快餐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接受度的提高,西式快餐产品不断丰富,高热量、低营养的西式快餐也日趋平民化。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波动式增长,到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为2680亿元,同比增长29.59%。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西餐行业品牌门店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 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我国西餐行业品牌门店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 华东地区门店数量占比最高

从品牌门店数区间分布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西餐行业门店数量5家及以下占比最高,为58.60%;其次为6-50家,占比为35.40%;而51-100家和100家以上占比则分别为3.80%、2.20%。整体来看,我国西餐品牌门店连锁化率不高,品牌门店数量区间多为5家及以下。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提升 其中豪华(五星级及以上)酒店连锁化率最高

我国酒店连锁化率逐年提升 其中豪华(五星级及以上)酒店连锁化率最高

酒店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可分为连锁酒店和非连锁酒店两大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酒店数量共32.3万家,其中同一品牌3家(含)门店以上连锁酒店数约9.06万家,占比为28.05%;而其它非连锁酒店数约23.27万家,占比为72.04%。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餐饮业行业:规范性政策仍为主基调 市场更新换代加速拉高进入壁垒

我国餐饮业行业:规范性政策仍为主基调 市场更新换代加速拉高进入壁垒

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2024年06月18日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策强监管下行业食品安全工作或进一步加强

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增长 政策强监管下行业食品安全工作或进一步加强

近些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了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而根据第二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和江苏省的预制菜企业数量较多,平均超过6000家。

2024年03月25日
【投融资】近四年我国快餐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升温 投融资事件及金额逐年增长

【投融资】近四年我国快餐行业资本市场逐渐升温 投融资事件及金额逐年增长

数据显示,2021年之后我国快餐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和投融资金额都为上升趋势,到2023年我国快餐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约7起,已披露投融资金额约1.07亿元。2024年1-2月27日,行业投融资数量共2起,投资金额为1.5亿元,且金额已超去年全年。

2024年02月29日
我国社区食堂行业:2023年新注册社区食堂超过1700家 较上一年增长近50%

我国社区食堂行业:2023年新注册社区食堂超过1700家 较上一年增长近50%

目前,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社区主导,引入第三方餐饮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模式运营;二是由街道或社区提供场所,对第三方餐饮企业减免租金,后者负责运营;三是由辖区内的一些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由社区志愿者帮忙。

2024年01月29日
【投融资】2023年我国轻食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均处回暖状态

【投融资】2023年我国轻食行业相关投融资事件及金额均处回暖状态

根据橘子网站数据显示,近六年来看,我国轻食行业投资呈现降(2017-2019)-升(2019-2021)-降(2021-2022)-升(2022-2023)的走势。其中2023年轻食相关投资事件数有3起,已披露投资金额为1.06亿元。

2024年01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