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呼包鄂乌“十四五”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规划 推动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协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以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一、优化创新空间布局

发挥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和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创新资源优势,推动呼和浩特市建设乳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乳业)。推动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为主题,推动创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推动乌兰察布建设内蒙古石墨(烯)新材料创新中心,组建中国马铃薯研究院。支持四市在突出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二、共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充分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依托呼包鄂3家国家级高新区,合力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自治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研发转化和推广应用基地。紧密对接西安、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创新资源,共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推进呼包鄂高新区“提质进位”,建成区域创新的重要节点。积极整合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工业园区,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创新发展。

三、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紧扣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坚持把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优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特色优势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集中部署重大科技项目,集聚优质创新要素资源,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市场主导,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创新高地。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跨区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究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完善公共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支持联合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合作。鼓励共用科技创新平台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高等专家库、高端人才库等基础性创新资源,共建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平台,共办专家高峰论坛、人才交流大会和大型科技展览,推动创新要素在城市之间、园区之间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协同联动机制,创建以呼包鄂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技术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常态化对接呼包鄂乌科技创新成果。设立技术转移联盟,推动建设技术交易线上市场和线下实体平台。加强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动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大对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先进科技成果的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依法运用技术、能耗、环保等方面的标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运用。强化城市群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水平。

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大力吸引创新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条件和生活环境,合力打造高端创新人才特区。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积极采取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现代能源、绿色化工、高新材料、健康乳业、荒漠治理、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急需的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人才吸引和人口安居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和创新创业失败的宽容度和容错度。

健全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鼓励科技人才在城市群内自主流动、择业创业,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建立一体化人才保障服务标准,实行人才评价标准互认制度。建立多层次、全领域、开放性西部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科技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合作,推进人才资源共享。

专栏1科技创新重大平台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智库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我国具身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细分市场机器人占比最大

产业链来看,我国具身智能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供应,主要包括芯片、控制器、电机、通信模组、能源管理、AI算法、云服务等;中游为具身智能产品制造,主要包括各类机器人、自动驾驶载具;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工业制造、服务业、医疗健康、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及算力规模持续增长 地方政府主导建设项目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智算中心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14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5年03月18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存储、分析及加工为三大主要市场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三年我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为1332亿元,较上年增长26.48%;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亿元。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应用场景拓展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下游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我国云计算行业:现代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 2024年已披露融资额创新高达1756.92亿元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存储等)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主要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我国生成式AI行业:20-29岁用户使用比例最高 北京生成式AI服务已备案数量最多

从应用场景来看,超60%的受访者曾经使用生成式AI应用来生成文本或图片、查询资料或搜索信息;超50%的受访者使用生成式AI应用进行语言翻译、处理数据。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我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数量将继续增长

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智能控制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早起进入智能控制器的专业厂商规模较小,大部分以小家电厂商为主要客户,行业处于起步初期,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到2001年之后,家电产品由传统的机械运行模式逐步转变为单体智能控制模式,智能控制器下游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控制器行业的高速发展

2025年02月15日
【投融资】我国金融信息化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A轮和天使轮融资事件占比较多

【投融资】我国金融信息化行业资本市场逐年降温 A轮和天使轮融资事件占比较多

2024年我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共发生投融资事件34起,其中12月份发生的投资数量为12起;投资金额最高的为5月份,投资金额为6.34亿元。

2025年02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