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
突出职业技能培训量质并举,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长治行动”,推行终身制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扩大优质培训供给,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大规模培训、多工种持证、广范围考证、强特色品牌的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提高培训就业率、取证率、增收率。统筹企业、技师学院、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资源,扩大优质职业培训供给。以产业转型、市场急需、就业增收为导向,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供需对接,打造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大力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广泛开展订单式、菜单式和项目制培训,着力提升培训效率。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互通互认机制,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升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到“十四五”末,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50%以上。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深化实施《长治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案》,大力推进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市。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引导行业、企业、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立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增强人才集聚和产业牵引升级能力。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支持引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有序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建立校企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完善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做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认定、跟踪服务,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税收”的组合式激励政策。到“十四五”末,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建立,激励机制基本健全,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健全劳务市场体系。建立统一、高效、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确定100个基础培训工种,开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农业、智慧城市建设等新工种,打造“太行家政”“太行技工”“长治电子技工”“太行好手艺”等技能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开拓国内外中高端劳务市场。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坚持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劳动者积极就业、大胆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就业优先,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性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适时优化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底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加大促进就业相关资金筹集力度,提高重点地区、困难地区和城镇就业承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完善就业托底保障,确保生活困难的参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支持农民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推进劳动年龄退役军人就业失业实名制登记,鼓励退役军人灵活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促进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升级,高标准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性小额贷款”扶持模式。加快构建集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信贷融资、跟踪扶持等“一站式”创业服务。积极拓展新经济、新业态就业空间,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公共就业一体化信息系统。统筹做好城乡劳动者就业工作,完善普惠性就业服务制度,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持续开展线上招聘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就业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