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助推城乡加速发展
坚持交通先行,以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不断织密城乡路网、优化出行方式、完善交通管理,加快形成以人为本、方便快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乡交通系统。
一、织密城乡路网结构
以打造密度适中、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道路网系统为重点,着力提升城乡道路网的密度、畅通度和道路档次,与周边区域形成联动,到2025年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5公里/平方公里,干线公路网密度达到22公里/百平方公里,到2035年分别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和31公里/百平方公里。
继续完善山区“三横五纵”路网布局。按照“整体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密西部山区公路网密度,提升门头沟区北部及南部山区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全力保障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建设,前瞻性布局沿线市政交通、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108国道三期、双大路(斋幽路—大村)三期、军红路、吕北路(吕家村—北岭)等工程建设。强化京西矿区路网循环能力,完善大台地区与深山地区路网接驳,缩短通勤时长。加快山区高等级公路进度,优化道路路网级配。
加快形成新城“七横三纵”路网格局。加快推进西苑路、石龙路等主干路建设升级工作,打通“三纵”主干系统。不断完善龙阳路、迎宾大街、曹各庄路、金沙街、玉带街、银华南路等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通断头路。疏通道路“毛细血管”,打通新城内部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河滩路东延等跨永定河并与城市核心区连接的东西交通联络线,积极推进石龙路(阜石路西延)、莲石湖西路东延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完善新首钢地区冬奥交通疏导线建设。
挖掘铁路资源建设市郊铁路网。以市郊铁路“京门—门大线”建设为契机,持续优化平原和山区铁路交通布局。推进市郊铁路京门线工程建设,实现与地铁6号线、在建11号线、磁浮S1线的车站衔接换乘,联通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功能区。推进市郊铁路门大线工程建设,对既有大台铁路提升改造进度,激发小火车旅游潜力,服务“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建设,带动沿线文旅体验产业发展。
重大区域交通设施与廊道分布示意图(2035年)
资料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
二、完善绿色交通体系
加快形成以公共交通体系为主、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为辅的交通发展模式,鼓励倡导绿色出行。
完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层次清晰的“干—普—微”三级公交线网,开发特色旅游公交线路,加快石门营、石龙等枢纽建设,推行实时公交,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完善S1线周边路网,保障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与中低运量车站的接驳换乘设施供给,优化接驳换乘条件和服务水平,缓解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示范区。整合公园绿地、滨水空间和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线路。在轨道交通车站、大型客流集散点、大型居住区、商业办公区等地区,有序发展公共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充分发挥其在接驳换乘及短距离出行中的作用。
实现交通系统生态化。协调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尊重地区生态现状,从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方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落实TOD发展理念,促进土地公交良性互动发展。
三、构建良好停车秩序
坚持需求管理与供给谋划双管齐下,缓解停车难题。
严格需求管理。综合利用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措施,建立分区域、差异化的拥车、用车管理策略,提高公共交通竞争优势,从源头控制小客车出行强度。
加强停车管理。科学规划、持续优化全区停车设施布局,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挖潜、共享现有停车资源,审慎新建停车设施,打造区级停车资源管理平台和区级三级停车诱导系统,推动实现集约化、智能化、差异化。同时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整治不文明停车现象,实现挖潜、建设、管理、执法并举,营造良好停车环境。(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分析报告-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定位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