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落实“科技兴蒙”行动要求,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以企业为主导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支撑力。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支持驻区央企在内蒙古设立研发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到2025年分别达到2000家和4000家。完善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实行竞争立项、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动重点创新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支持新型化工、高端钢铁、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
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和石墨(烯)新材料、中蒙医药、生物疫苗3个自治区级创新中心高效持续运营,增加创新供给。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重点在乳品加工、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光伏材料、合金材料、羊绒制品等优势特色领域,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重点在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碳捕集封存、制氢储氢、储能、生物科技、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合金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机构,围绕“两个基地”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网链式”连接和深度互动,以点带面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新技术转化应用项目库,遴选推广一批自主研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引进消化一批与我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技术,推动实施一批完成中试、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项目,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良性循环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效提升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继续对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给予奖励,对装备首台套产品、新材料首批次产品给予保险补贴。
专栏7关键技术攻克和推广应用重点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基地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