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口人才集聚工程,增强城市活力
始终把人的因素作为振兴发展的核心,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机会资源理念,积极引育各级各类人才,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
一、改善人才服务质量,加快人才集聚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评估升级“钢都英才计划”。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精准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聚焦经济建设精准施策、集中发力,对人才领衔的重大项目、科研攻关、骨干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顶尖人才顶级支持”,推进人才与产业相融、与项目对接、与企业互动。优化创业环境,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与科研院所沟通联系,努力做到引进一个团队,孵化一个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吸引各专业领域人才来鞍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来鞍工作应往届毕业生提供购房、租房等各方面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来鞍创业兴业。充分发挥已建成的院士基地作用,吸引院士等尖端人才和团队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等活动。支持企业采用柔性引才机制,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设立“候鸟型”人才工作站,鼓励用人单位在域外建设“人才飞地”。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鞍山籍人才招引计划,在返乡补贴、创业扶持、职称评定、住房补贴等方面提供更优惠的政策。
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辽宁科技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应用型高校优势,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的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发挥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订单式培养,打造立足鞍山、辐射东北的蓝领人才基地,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建设城市工匠团队,开展工匠评选和工匠“绝活”传承活动。积极引导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鞍发展,提供大学生留鞍补贴、落户绿色通道、创业资金等优惠政策。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举措,制定实施好配套奖励、人才安居、项目扶持、引才激励等一系列引才育才政策。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管理思维的企业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新职称评价机制,积极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持续落实“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大师工作站。支持辽宁科技大学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资料来源:鞍山市人民政府
二、提升政策保障水平,促进人口集聚
促进城市人口集聚。完善生育家庭的税收、教育、住房等配套政策。大力提升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办月子中心、非营利性妇幼医院等服务机构。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和决策影响评估制度,实现人口基础数据共建共享。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非户籍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扩大公办学校向随迁子女开放规模,增强主城区对周边县(市)的吸引力、鞍山对周边地市的吸引力,切实提高城区首位度和人口集聚度。立足鞍山优势产业,重点面向东北腹地,在落户、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招引人口、人才来鞍就业、落户、发展。
改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高年轻人比重。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吸引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毕业生在鞍就业。激发本地人才活力,对本地人才与外引人才一视同仁。落实好现有蓝领核心工人和高技术人员政策福利,避免现有人员流失。做好流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环境改善、合法权益维护、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引导实施人才回归计划,发挥鞍山商会作用,将人才和家乡连接在一起。健全政府、人力资源机构、企业等多主体多渠道劳动力招引协作网络,补齐人力资源缺口,加大企业招录新员工支持力度。
促进人口正向增长。推动人口发展从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和提升素质并举转变。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政策体系,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倡导绿色生产、土地集约利用、水和能源等资源节约行为,积极应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矛盾,增强人口承载能力。(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2年中国创业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产业发展格局与发展前景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